什么寻访品行,看过试卷,公子都是现编的。
杨童生一个劲地作揖,“学生们遇到杨公子,真是三生有幸,祖宗保佑。”
杨之易淡淡地说:“举手之劳,些许小事不值掛齿。
勿以善小而不为。
放心,你们的事本公子会记在心上,著实去操办。你们就等著院试榜上有名,然后著长衫,领功名就是了。”
说著,杨之易示意黄腾达去收银子。
黄腾达刚走到箱子跟前,魏童生一个箭步,右手压住了箱子,肿著脸说。
“杨公子,你家大业大,区区二三百两银子不放在眼里。
可是六十两银子对於我们来说,几乎是倾家荡產。
为了凑这六十两银子,我们有的四处借贷,有的向庙宇质押,陈兄甚至变卖了家中世代相传的四十亩良田。
可以说是我们的命根子啊。”
杨之易眉头一皱,“什么意思?”
杨童生上前弯著作著揖解释道:“不是我们信不过杨公子,实在是这银子不容有失。
我们还请杨公子打个收条,签字画押,我们也好拿去给其他两位仁兄看看,不要说我们昧了他们的银子。
我们心里也有个底。”
黄腾达和凌云志急了,这事哪有打收条的?
杨之易沉吟不语,他目光在木箱子里的银子上不停地跳动。
黄、凌一看,知道自家少爷被银子勾走了魂,估计劝不住。
唉,少爷以前过得太苦,快要家破人亡之际才幡然醒悟,千好万好,还是手里有银子最好。
杨童生又说:“杨公子是贵人,手眼通天。我们还有好几位故交好友,都是童生,跟我们一样想考秀才。
杨公子是爽快人,我们也不藏著掖著,回去就把他们介绍给黄、凌二位,也让他们沾沾公子的恩德雨露。”
杨之易心动了,“还有几位遗才?”
“有十五六位,但是学生敢介绍过来的实诚人只有八位。”
实诚人?
就是能拿得出银子,又不用担心走漏风声的人。不错,很谨慎。
也是,事情败落,本公子没落得好,你们失財不说,以后也永远不想中秀才。
看来你们是真心实意钱买秀才的人。
八位,每人八十两,就是六百四十两,一笔不小的收入。
黄腾达和凌云志也被打动了。
八位,除去少爷以后的赏赐,自己两人在中间掐头去尾吃的银子就有一百六十两。
巨款啊!
黄腾达连忙说了一句,“少爷,杨先生是位实诚人。”
杨之易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杨先生確实是位实诚人,拿笔墨来。”
很快,门口的书童找酒楼伙计要来了笔墨纸张。
杨之易挥毫写下一张收条“今收到咸阳、兴平籍童生杨、魏、李、陈白银合计二百四十两,帮其打点县试、
府试、院试事宜,助其院试榜上有名。
立据人,湖广应山生员杨之易。”
写完后,杨之易看了一遍,突然觉得“帮其打点县试。。:”这句话多余了。
这种事岂能堂而皇之地白纸黑字地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