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市的火车站,人头攒动,喧囂鼎沸。
李天华背著简单的行囊,从拥挤的人潮中走出,呼吸著这座东北老工业城市,那夹杂著煤烟味的冰冷空气。
他没有急著去知青办报到,而是先凭藉介绍信和自行车票,在市里最大的百货大楼,轻而易举地,提到了一辆崭新鋥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凤凰牌二八大槓。
这辆自行车,在1969年的吉春,无疑是一件能引来无数羡慕目光的“奢侈品”。
李天华骑著车,悠閒地穿行在吉春市的街道上。
他的目的地,很明確——光字片。
根据他接收到的信息,知青办给他安排的临时落脚点,就在光字片附近的一户居民家里。这是一个完美的切入点。
车轮滚滚,周围的景象,也从宽阔的马路和整齐的楼房,逐渐变成了泥泞、坑洼的土路和一片片低矮、破败的棚户区。
这里,就是光字片。
一个时代的缩影,承载了太多普通人悲欢离合的地方。
李天华放慢了车速,他那超凡的记忆力,让他能轻易地將眼前的景象,与脑海中的信息一一对应。
忽然,他的目光,被路边一个年轻人吸引了。
那年轻人,二十岁出头的样子,穿著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相貌普通,甚至有些憨厚。此刻,他正蹲在路边,手里拿著一根树枝,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写写画画,嘴里还念念有词,眉头紧锁,一脸的苦大仇深。
“酱油厂,三个名额……木材厂,只要壮劳力……唉,这可咋办啊……”
李天华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他知道,自己找到正主了。
眼前这个一脸老实相、为了一份工作名额而愁眉苦脸的年轻人,正是这个世界的核心主角之一——周秉昆。
李天华將自行车停稳,长腿一迈,下了车。
他推著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走到了周秉昆的身边。
周秉昆正沉浸在自己的烦恼中,丝毫没有注意到身边多了一个人。
直到一个清朗、温和,带著一丝京城口音的声音,在他的头顶响起。
“同志,跟你打听个事儿。”
周秉昆猛地一抬头,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震住了。
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得不像话的年轻人,正微笑著看著他。更让他挪不开眼的,是对方身后那辆崭新鋥亮、连车铃都闪著光的凤凰牌自行车!
这……这得是多大的干部家庭,才能有这派头啊?
周秉昆有些紧张地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结结巴巴地问道:“同……同志,你……你有啥事?”
李天华看著他那副憨厚中带著一丝侷促的模样,心中的笑意更浓了。
他伸出手,脸上带著和煦的笑容,缓缓开口。
“你好,我叫李天华,是刚从京城过来插队的知青。”
“想跟你问个路,”他顿了顿,说出了那个他早已知道答案的名字,“周家,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