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省人讲究‘上车饺子下车面’。
天气冷就这点好,自打外面能冻住了,家里没事儿就包了不老少的饺子、包子啥的,吃的时候直接捡回来煮就行了,特别省事儿。
燕奶奶让多煮好些,除了早上吃的,还要带到火车上吃,就不用准备很多路菜了。
如山和如松也被指使着一大早冻得斯哈地去排队买熟食啥的。
燕九如则早早跟聚福德定了几只烤鸭,昨晚上就拿回来搁外面的大缸里冻上了。
***
上午九点半多,小张和小高来接他们去火车站。
街坊邻居早听说他们一家人要回老家过年,看到来了两辆吉普车,别提多羡慕了。
燕爷爷和燕爹坐在车里觉得倍儿有面子,笑得合不拢嘴。
对面的章大爷跟老爷子打招呼:“这就走了?哪天回来啊?”
“十点半的车,这就走啦,孩子们过完十五回来,我得在老家看着种地,等地里闲了的……”
街坊们揣着袖子目送吉普车远去,“都是一样养孩子,人家的咋就那么出息呢?”
“看把俩老头嘚瑟的。”
“你家几个孩子要是有能让你坐上吉普车的,你也能嘚瑟。”
“行了,都回去吧,也不嫌冻嘴……”
***
他们做的这趟车是从首都始发的,上车时间很充裕,小张和小高直接帮着把人送上车。
“行了,回去吧,谢啦啊!”燕九如朝两个同事挥手告别。
本来所里打算让小张跟着他一起回去的,这是他的待遇。
不过,燕九如没同意,谁不想在家过年呢,有接有送就行了。
这时候虽然没有春运的说法,但过年回家的人背着扛着大包小包的依然浩浩荡荡。
好在已经离过年没两天了,大批赶着回家的人流已经过去,此时出京的火车上反而清净了不少。
“哎呀,硬卧就挺好,软卧多浪费啊!”
长辈们唠叨归唠叨,动作却一点儿不慢。
这趟车是新开列车,一个软卧隔间只有四个铺位,比硬卧那边敞亮不少,床也更宽一点儿,而且每节软卧车厢还有单独的洗漱间,用水也更方便。
这种软卧,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这也算是107所给燕九如的特殊待遇,不然,就是拿着干部工作证也只能买一两个铺位。
当然,他们家好几个都有学生证,凭学生证把硬座那部分的票价打了对折的,卧铺加价是一分不少的。
三个孩子更是直接免票的,真正花了全价票的只有四个老人。
老头老太太们唏嘘不已,直念叨还是读书好。
***
等大家安顿下来,就觉得这钱花得值了。
硬卧是便宜几块钱,但那是开间,来来往往总有人走,不像软卧关起门来跟自己屋里似得。
大人倒是没什么,主要是几个小崽崽不安全,这就安顿行李这会儿功夫都听人说了好几起过年赶车丢孩子的事儿了。
如月吓得走哪儿都喊上俩哥哥,上厕所都特地喊她爹或者爷爷跟着,两个哥哥她都不放心,怕连小哥一起被人贩子拐跑了。
***
燕九如和陈茵把两个小崽崽安置在下铺,这会儿瞅瞅尿布还是干爽的。
“壮壮,你是跟奶奶睡,还是跟小姑一起?”
壮壮想睡另一个下铺。
“这个不行哦,爸爸得在下面帮着妈妈照看弟弟妹妹,还得给大家看着门户,你可以在这玩儿,睡觉的时候得去上面。”
壮壮点点头,“我跟奶奶睡,小姑睡觉会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