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壮跑去开门,“爷爷,妈妈,你们才回来啊?马上吃饭了。”
燕九如听见跺脚的声音,也出来问:“下雪了吗?”
“可不是咋地,飘清雪了。”
燕九如帮爷爷扫去肩头后背的雪,问道:“咋这么长时间呢?”
燕爷爷叹气道:“有的闹腾呢。摊上这种没脸没皮的人,薛家两口子都是文化人,只会说理。
要是我早削一顿老实的了。
唉,日子艰难的时候都过来了,才开始过几天好日子啊,闹啥啊你说。”
***
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
顺便八卦老薛家的事儿。
也不光他们家,估计今天晚上前后几条巷子里家家都拿薛家的事儿下饭。
燕九如也顺带着知道了事情的全貌。
话说他们家这座老宅子还是当初从薛家手里买下的呢。
“这不是今年开始兴起什么出国热。说是只要有户口本就能申请护照出国。”
很多没出过国的人可能有误区,以为拿到护照就能出国。
好些个电影明星啊,高干子弟,都出去了。往漂亮国,小日子国,还有石油国啥的地方去。
多数人出国说是进修,只有少数人是劳务出国和跟外国人结婚啥的。
但其实这一年来也陆续有些消息传回来,那些说是进修的,大多是在国外刷盘子洗碗,摆地摊啥的。
尽管不大体面,但挣钱是真的。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不甘平凡的有心气的人也想着趁热出国捞金。
薛家是从前的大户人家,自然也有不甘平凡的人。
“老薛家那两个划清界限的弟妹也想趁着机会出国,可手里没钱,连飞机票都买不起。
这不,两家撺掇着一起找薛家老两口重新分家产啥的了。”
王晓静特看不上这种人,翻个白眼道:“当初一开始闹大革命,他们跑得比兔子都快,划分界限那叫一个积极,还登报断绝关系呢。不然他们能过那些年的好日子?
如今还好意思回来要家产?”
如松也说,“这片的街坊邻居谁不知道谁啊,既然当初把自己撇干净,享受了好处,如今想往回要,感情好处都让他们沾了?!”
一家人说着八卦,话题很快又转到出国热潮上。
***
饭后,陈茵把提前给如月留出来的红烧肉和炖小鸡装满两层饭盒,如松开车去给妹妹送去。
孩子们去看电视,剩下几个大人商量回家的细节。
陈茵列了个单子,念给爷爷奶奶听。
从前大家缺衣少食,回去带吃的和穿的多。
这几年大家日子好过不少,回老家带的东西也有了变化。
陈茵办事儿一向稳妥,爷爷奶奶听着直点头。
念到二叔家的时候,燕爷爷忽然打断道:“给你二叔他们就掏腾一件军大衣得了,他早想整一件穿了,冬天出个门,干点活儿啥的都实用。”
大家都瞅燕九如。
除了他,谁也整不着军大衣啊。
“行,这个交给我,但先说好,这个可是又沉又占地方。”
“那没事儿。”燕爷爷高兴地一把手,这算是稳妥了。
其他么,奶奶要买些茉莉花茶回去了好待客,再添两袋全脂甜奶粉,亲戚家有新出生孩子的,送一袋权当补下奶礼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