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一起复兴大唐吧!笔趣阁 > 第516章 提兵百万西湖上二(第1页)

第516章 提兵百万西湖上二(第1页)

第516章提兵百万西湖上(二)

正月十七,上元灯会的绚烂笙歌方才歇止,汴京城内各衙署的朱漆大门便已早早洞开。

官吏们掸去官袍上最后一点节庆的闲散,按照惯例早早到各自的衙署点卯,案头积压近半月的文书卷宗已堆积如山,亟待处置。

街市上的百姓也收敛了连日的嬉游,坊间复又响起忙碌的吆喝与车轮碾过青石板的碌碌声响。这座帝国的都城,宛若一位小憩方醒的巨人,安然舒展筋骨后,便重新迸发出蓬勃而高效的活力。

皇宫,垂拱殿。

此间光景,却与外间的井然有序同而不同。

午后疏淡的天光透过窗纱,铺洒在地面上。巨大的江淮荆襄舆图几乎占据了整面北壁,山川脉络以浓墨勾勒,江河如带,州县城镇星罗棋布,其上更以不同颜色的小旗标注着敌我态势,一目了然。

萧砚并未戴冠,仅以一根墨玉簪束发,闲适坐在一张大案后。案上文书堆积,他手中正拿着一份关于蜀中营田使奏报春耕事宜的札子,看得仔细。

下首处,数张梨木圈椅依次排开。

枢密使王彦章、中书令韩延徽、门下侍中敬翔三人不提,向来都是在列的,而今日还多了归朝的尚书右仆射冯道,以及兵部侍郎郭崇韬、户部尚书张文蔚,这几个重臣当下皆在座,虽不必如朝会时那般谨肃侍立,却也无人真正放松,皆是神色凝然,或独自沉吟,或与邻座低声交换着三言两语。

殿内一时只闻炭火偶尔的噼啪轻响,以及书页翻动的微声。

萧砚合上手中的札子,将其归置案头。他抬起眼,平和的扫过在场诸臣,那视线并不如何锐利,却让殿内最后一点细微的声响也悄然息止,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汇聚过来。

“人都齐了。”萧砚开口道,“上元已过,休憩既毕,天下事仍千头万绪。而江南之事,尤为急所。今日召诸位卿家来,便是要最后敲定南征的细务,不容再有疏漏。”

他略一停顿,目光转向左手边首位,“王枢密,军中部署乃首要之事,便从你开始吧。”

王彦章闻声,立刻从圈椅中站起身来。而他虽只着一身绛紫武官常服,却是衬得身形愈发魁伟,一股久经沙场的悍厉之气便径直扑面而来。

“陛下,臣谨奏。经枢密院与兵部月余筹划,反复推演,南征各军均已按旨意抵达指定地域,完成集结整训。粮草军械首批均已输送到位,将士们求战心切,士气极高,只待陛下钧令。”

“嗯,”萧砚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案上,做了一个专注倾听的姿态,“详细情形,一一奏来。”

“诺!”王彦章深吸一口气,显然对此早已烂熟于胸,“此番南征,依陛下既定方略,分四路进军,以西路为主攻,中路策应,东路牵制,南路奇袭为初步方略。”

他略作停顿,进而组织语言朗声道:

“其一,西路军,集结于江陵府周边,乃我主力所在,总兵力八万。其中殿前司精锐尽出,归德军精锐步卒三万,定霸都铁骑两万,皆为我军绝对中坚,甲械精良,俱是百战悍卒。

另,调汉中史弘肇部神策军一万,其部于秦巴山地集训一年有余,已颇习山岳林莽之战。此外,水师督军王先成麾下,整合原蜀中及荆南归附之战船与水卒,得楼船、斗舰、走舸等大小战船七百余艘,水军两万,现已控扼江陵附近江域及洞庭湖口,操练不辍,专司运兵渡江、护航水战之责。臣拟亲赴江陵坐镇统筹,殿前步军司都指挥使余仲负责步军攻城拔寨,史弘肇执掌水军,配合王先成部控扼江面。”

“史弘肇那边,新整合的水军,士气与战力究竟如何?大江风浪非比内河,操练可曾纯熟?”萧砚插话问道。

王彦章略一思索,谨慎回道:“回陛下,王督军久掌夔州水师,乃原蜀中水军主帅,经验颇丰,当值得可用。且史将军一直兼任水军都指挥使,向来治军严苛,赏罚分明。原蜀军水师本就不弱,今得补充舰船人员,又经一年严训,据报已初具战力。虽比之久据长江之吴楚水师或仍有差距,然其首要之责在于输送精锐、掩护渡江,而非与敌水师主力决战。以此衡之,应可胜任。至于江上风浪,确需实战历练,已严令其不可有丝毫轻忽。”

萧砚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其二,中路军,集结于颍州,兵力三万,皆为步骑。由归义将军王宗侃统领。王将军乃蜀中名将,熟悉山南东道情势,所部亦多善山地行军。其军将自颍水南下,穿插入楚地东北,伺机而动,或攻掠州县,或策应西路军主力,使其首尾难顾。”

“其三,东路军,集结于寿州,兵力两万。由镇南将军贺瑰节制。此路主要对淮南吴军方向施加压力,广布疑兵,伴作攻势,牢牢吸住当面之敌,使其不敢轻易分兵西援楚地,为我主攻方向创造战机。”

“其四,南路军,”说到这里,王彦章语气稍肃,“由黔国公蚩离全权节制。兵力约三万,主要为经整肃后效忠朝廷的南平军以及黔国公自娆疆调集的各部族勇士。最新军报,其先锋已开始向贺州方向隐秘移动。此部将士尤擅山林跋涉、奇袭游击。其任务为自南向北,经略岭北,扰袭楚、闽后方,断其粮道援兵,制造混乱,伺机北上与主力会师。”

最后,王彦章便总结道:“四路大军,水陆并进,相互策应,总兵力已逾十六万。各军粮草军械基本到位,士气可用。何时渡江,只待陛下决断。”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王彦章浑厚的声音似乎仍在梁柱间微微回荡。

而萧砚只是看向韩延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韩相,十六万人马,外加逾二十万的辅兵,人吃马嚼,每日耗费巨万。粮草辎重,可能跟上?”

“陛下放心,臣与户部、漕运司历时数月筹划,粮草转运方案已详细规划。”

韩延徽显然早有腹稿,应声而起,拱手道:“此番南征,主攻在于西路,故粮秣供应亦以西路军为最重。其粮道主力直接依托朝廷完全掌控之中原腹地。计划将洛京、汴京太仓存粮,并河北诸州支援之粮秣,先汇集于汴水沿线。”

他伸出手指,在舆图上虚划路线:“随后,大宗粮秣可经汴水入蔡水,南下至陈州附近,再转陆路短途输送至汝水沿岸码头,装船后经汝水南下,至襄城汇入浪荡渠,若能通航则最佳,若水道不畅,则于襄城再度转陆路,经南阳盆地,直抵汉水之畔的襄阳府。”

说到此处,他语气便转为肯定:“一旦粮秣抵达襄阳,便可借汉水干流,水运南下,直抵江陵、鄂州前线大营。此条线路虽部分区段需水陆转运,但绝大部分路程皆在我朝绝对控制之腹地,安全无虞,沿途州县皆可提供支援护卫。”

他稍歇一口气,继续道:

“此外,蜀地富庶,成都府库存粮丰足,又有黔国公自娆疆支援部分粮秣。故蜀中军需可经长江三峡水道,顺流而下,直输江陵,由我水师负责护航,作为西路军的另一重要补充。中路、东路军,粮草主要依托淮河水系及颍、涡、汝等支流漕运,集中于颍、寿二州大仓,随时可支应前线。南路粮草,则由蜀南、滇地就近供给,部分经漓水、贺水运输,黔国公亦奏报可部分就食于当地,减轻长途转运之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