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拿到策论的世家重臣,也纷纷露出骇然之色。
皇帝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众卿以为,以此为基础,完善科举与工科之法,可还‘急不得’?
可还需‘从长计议’?”
朝堂上一片寂静,崔琰心中飞快权衡。
陛下决心已定,且手握如此成熟之法,
更重要的是,有天幕预言在先,科举取士已人尽皆知,此时若再强行反对,不仅毫无胜算,反而会显得世家只顾私利,罔顾国本。
必将失去天下寒门学子乃至百姓的民心,留下千古骂名!
科举工科,利国利民,这个大义名分,太重了!
崔琰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悸与杀意,率先躬身,语气已然不同:
“陛下圣明!九殿下……大才!
老臣方才浅见,实不知殿下已有如此周全之策。
以此为基础,科举与工科之事,确可尽快推行。
臣,附议!”
【此子断不可留!】
一个阴暗的念头在崔琰心底滋生。
崔相一表态,其他世家官员纵然心中不甘,也知大势已去,纷纷跟着附和:“臣等附议!”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既如此,便命礼部、吏部、工部三部联合,
以此策论为纲,尽快拟定详细章程,呈报于朕。
“首要之事,是将明年开设恩科、广纳贤才的消息,广发天下,
传达到各州各县,让天下文人匠卒,早做准备!”
“臣等遵旨!”三部尚书出列领命。
就在此事看似尘埃落定之时,太子忽然再次出列,朗声道:
“父皇,科举与工科新开,广纳贤才,自是好事。
然,沿用已久的‘举贤制’,是否也可保留?
以免寒了多年来为国效力之世家与老臣们的心,亦可体现朝廷念旧抚恤之恩。”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为世家争取利益,其实是给世家一个台阶,也为自己“争取”世家的信任。
果然,皇帝脸色猛地一沉,目光如利剑般射向太子,声音陡然变得冰冷严厉:
“太子!你这是在为谁说话?
结党营私,罔顾国法,你太让我失望了?
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近日私下里都做了些什么!”
这一声呵斥如同雷霆炸响,整个朝堂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训斥惊呆了!
太子更是脸色煞白,仿佛被重击一般,猛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
“儿臣不敢!儿臣失言!请父皇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