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麋威当下而言,问题的起因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么解决问题。
张裔给出两个建议。
首先,针对吏员缺口,可以大力提拔任用本地大姓的子弟。
比如说那位范县长的族人。
对方肯定乐意的。
这么做,当然会存在将来范氏尾大不掉的后患。
但后患后患,有后来才能有此患。
在当下却不妨事从权急。
其次,针对兵员缺口。
既然不存在大变活人的可能性。
那就只能将仅有的人力资源开发到极致。
比如说,辅兵、县兵固然不适合外出野战。
但据城而守,开弩射矢,还是不难做到的
那么按照这个思路。
不妨在百里粮道上,选择险地立寨,让辅兵分段驻防。
实在找不到险地的,那就平地筑垒,让辅兵据垒而守。
而上手难度比弓要低的弩,适合辅兵们快速形成战斗力。
这样一来,麋威不但巡防难度大大降低。
万一将来战局有变,需要他带兵外出支援,也不至于出现顾头不顾腚的问题。
张裔这个建议,麋威仔细一想就觉得靠谱。
保其岩阻,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
这不就是后来诸葛亮主政益州后的总体防御战略吗?
难怪此人将来会成为诸葛亮的左臂右膀。
于是当场拍板,就按张裔的建议执行。
……
江陵,关羽大帐。
“君侯,有武陵军情!”
廖化躬身将一份简报呈上。
关羽正闭目抚髯,静坐养气:
“你念,我听。”
廖化立即展开竹简,不避名讳,提炼重点:
“孙权前部孙皎统兵五千西袭武陵。”
“樊伷、习珍不能敌,退保临沅城。”
“关平、赵累南下解围途中,步骘督八千兵自长沙而来,与孙皎成合击之势。”
关羽闻言眼一睁:
“是那个孙权任命的交州刺史步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