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时分,辅兵成功将浮桥铺到了对岸。
掩护的正卒早已先一步淌着浅水冲上了岸,与敌军厮杀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廖化士兵成功在岸上立足,继而列阵前压。
潘璋部众终于难以稳住阵脚,一点一点被推向远离河岸的方向。
而这又为廖化后续登岸的士兵腾出了更多列阵的空间。
如是三刻,潘璋一翼终于出现了溃兵迹象。
已经半渡的廖化及亲随,见状快马加鞭。
其后跃马于彼岸,亲自兜着自家步阵往那一翼猛冲。
效果立竿见影。
溃兵变成了溃散,溃散变成了溃败。
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整个正面军阵全面败退。
勇猛如潘璋,此时也不得不放弃收拢溃军的打算,只领着亲随拼命打马远离战场。
连自家营盘都不敢去的。
一场渡河大战,眼见即将落下帷幕。
然而就在此时。
密云已久的苍天,终于还是降下了一场蓄谋已久的风雨。
是真的大风兼大雨,可能还夹点雪。
廖化前一刻还马背上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
下一刻,绵密的雨点,裹雨的歪风,将他射出去的箭无情吹飞。
而他绝对不是战场上的孤例。
当然,也不能因此就说老天爷偏心眼。
只欺负一边,却不给另一边上同等的减益状态。
实际上,当廖化差一点被一阵歪风吹下马的时候,还真有潘璋部不怕死的士兵试图上前偷袭。
结果脚一打滑,自己反而先栽了跟斗,被廖化亲兵一拥而上,乱刀砍死。
但,这里面终究存在一个比例的问题。
廖化兵多,且还是乘胜追击的一方。
那理所当然,他们就得承受更多来自天地伟力的阻碍。
潘璋兵少,又是溃败的一方。
反击固然是彻底无力了。
但反正大局早已失,反击不反击,也就那么一回事了。
还不如赶紧找个地方躲躲风,避避雨。
而这时候,还有比自家的营地,更适合躲避的场所吗?
须知先前潘璋以弱兵阻击廖化,又要兼顾扼守河道,可没少在这上面下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