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入侵神话txt > 第958章 总算来了(第1页)

第958章 总算来了(第1页)

第958章总算来了

可以说,若是当今晋帝突然暴毙,这几位爷只需稍一串联,天下大乱也就在反掌之间。

想到这里,许宣这位“白莲圣父”的眼神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似乎想到了某些不太和谐的可能性……

“咳咳,”他轻咳两声,收敛心神,“走吧,石王。”

于是,许宣便带着石王踏入了沛国地界,并直接降临于蕲县。

此地对于后世之人而言,颇具“打开”历史的意义。只因县城东南角,便是那鼎鼎大名的“大泽乡”。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大泽乡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平民起义的爆发地,更留下了一句响彻千古的金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然而将视线拉回到当前这个时代,这个具体的地点它却显得毫不起眼。

荒芜,偏僻,或许只有些残破的土垣和当地老人口中模糊的传说。

那位高高在上的沛顺王,恐怕压根不会在意自己广袤封国的某个角落,还有这么一小片承载着历史厚重之地的名望。

因为在当世之人眼中,并无“第一次大规模平民起义”这般后世总结的历史概念。

大泽乡之事,不过是被归为王朝末年诸多造反与叛乱中的一桩,且世人对于首事者陈胜的评价,实在算不得高。

在秦之后的大多数朝代里,陈胜多被视为叛逆之首,反臣贼子,其事迹一度被刻意淡化,甚至禁绝民间私祭,唯恐其“首乱”之名蛊惑人心。

唯有一个朝代对陈胜给予了相对公允的待遇,那便是汉朝。

太史公司马迁,这位史学巨擘虽在记述某些人物时难免掺入个人好恶,但在对待陈胜时,笔触却显得颇为克制与中立。

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既肯定了陈胜“首事反秦之功至大”,又因其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破例将其列入记载诸侯王公的“世家”体例,给予了极高的历史地位。

当然,其中也不乏负面的描摹,如“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点明其出身卑微、才具平平;更留下了“伙涉为王”这等讥讽骤贵之人得意忘本的成语。

然而,最感怀其功绩并给予实质认可的,当属汉高祖刘邦。

他明确承认了陈胜“一夫发难而七庙隳”的首义之功,特旨在淮阳东关修建了一座陈胜庙,准其分享人道香火,承认其历史地位。

“不愧是被史书记载身负‘祖龙相’,能在始皇之后搅动风云的奇男子。”

许宣暗自思忖,“对昔日的对手乃至失败者,倒确有几分非同寻常的气魄与格局。”

不过,他此行来到蕲县,终究只是路过。

并无意专程去那荒郊野岭的故址“打卡”凭吊。

历史的烟云固然值得玩味,但眼下更需关注的是不要再招惹麻烦。

只是遥遥望了一眼东南方向,便将目光收回。

目前的计划是自蕲县开始,横穿整个沛国,取道邻接的梁国,再沿着奔腾的黄河一路向西,便可直抵此次春闱的目的地——洛阳。

这段路程其实已不算遥远。

若是寻常书生乘坐马车,不紧不慢地赶路,大约一个多月也能抵达。

若是选择水路则更为便捷,此地不仅临近黄河,淮河、海河水系亦在此交织,舟楫往来,四通八达。

这也正是洛阳能成为中原文明心脏的原因之一,其地理位置近乎居于九州之中,从四面八方汇聚而至的距离都相对适中,天然便是辐辏之地。

路上若是风平浪静,他便绝不主动惹事,安心赶路。

倘若真有不开眼的麻烦找上门,能顺手平了就平了,若遇硬茬子便先行战略撤退,日后再寻机报复也不迟。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就在踏入蕲县县城城门的那一刻,脚步却猛地一顿。

仰起头,对着县城上空那方小小的天空,发出了一声极其无奈的长叹。

圣父感应到了一股……极其熟悉的气息。

不是妖气,不是魔气,更非什么天材地宝出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