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打了,估计得养好些日子,家里要凑的钱太多了,依李翠花那个偏心劲儿,不把家里闹得不可开交才怪。
县衙这几日一直有人来跟着说案情的进程,昧下的五两银已经还上了,但是还有罚的钱,钱什么时候交上什么时候走人。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估计家里也不想在牢狱待着,不然也不会急得卖地。如今萧寻有官职,以后是能彻底放心了。
老宅那边搬家的时候就闹掰了,就算回来也没啥牵扯,
于婶儿:“你说她图啥!”
孙氏也是才知道,状告官员、昧下银子都得罚钱,她道:“我听县衙的人说,官府收上去的钱会给他们一部分做奖赏,还有嘉奖,好处挺多的。”
要是真成事了,萧家的铺子怕是没了,李翠花一家能得不少钱呢。
也难怪,不然谁愿意费力不讨好呢,萧伟把五两银子花了个干净,估计想着告了萧家,有大把赏钱,不缺银子花。
于婶儿长舒一口气,“还好萧寻争气,秋然也机灵。”
孙氏点点头,“就是萧寻回来了,这边不太够住,家里也打算再换个宅子。”
于婶儿并没有打听食肆赚多少钱,只是赞同地点点头,“萧寻回来人是多了,等孩子生下更住不下了。”
就要是在村里,成亲可以多领宅基地,能自己建。而且村里屋子大,屋子一分为二住也行,县城就不行了。于婶儿突然想起今儿是来干啥,她不就是为了问宅子的事儿嘛!
她俩儿子一个闺女,眼下大虎还想娶媳妇,租宅子姑娘不乐意嫁,买太小的还不成。
她跟孙氏打听,“你家现在宅子多少钱?”
孙氏说:“家里住的这个?当初花了三十七两,什么都算上得三十九两了。”
买大一点的,位置更好一点了,价钱肯定更贵。于婶儿道:“那还得再等等,没事儿,男人先立业后成家。”
家里存的还不够,得再攒攒。
孙氏听出来于婶儿钱不够,她和于婶儿关系不错,可钱都在林秋然那儿,要是借十几两,家里也不好拿出来,遂没开那个口,只告诉她去找赵广才,这人不错。
于婶儿就更不会开口了,刚教了热汤的做法,再借钱,还是算了吧。萧家人好,那也得过自己的日子,救急不救穷,李家买宅子差一半去了,要是差个三五两于婶儿也就开口了,差得多不如慢慢赚。真借了钱,自己心里也憋闷,总惦记这事儿。
把于婶儿送走,孙氏还给她装了些馒头和红烧肉,萧寻说了,那日出门给了三斤酱饼。
都是看着长大的,孙氏也希望桃子他们多吃点。
礼尚往来,才是相处之道。
送走于婶儿,孙氏就去忙了,明日两张席面,今儿晚上可得准备不少东西。
第五十五章看新家
两桌席面相当于多做两桌菜,而且菜数多,不仅两桌没什么重样的,跟食肆一楼的菜也没重的,也就是说每道菜都得费心。
备菜就是功夫活儿,好在现在食肆厨具齐全,这边以前就做酒楼,厨房也大,不然还不一定忙活得开。
今儿晚上要把该泡的食材给泡了,菜干、糯米、鲍鱼、干贝……后两样是晚上萧大石出去买的,他还买了冻虾回来,不算新鲜,但是在这个时代,新不新鲜不是特别要紧的事儿。
最多就是几天前,不可能是好几年前的。
卤味每晚都是先卤好,天冷之后卤汤也成了老汤,往日卖猪肝、猪耳朵、猪头肉的卤味拼盘,现在席面菜单也有,但多了粉肠,明儿上午林秋然再做。
所以猪小肠也得买来,这道菜从前在王主簿家做过,但是比较费事儿,可味道好,所以二楼菜单林秋然就给加上了。
而且做一次能顶好久,若是烟熏风味更加,还能久存,所以林秋然打算明日多做些。
猪肉小肠已经买来了,由孙氏林夏清洗,今儿晚上准备得差不多,人也累了,关了铺门,一家人就回家了。
有时食肆关门早,有时候关门晚,全看客人什么时候吃完。今儿就晚,但五个人一块儿也热闹,林秋然坐着驴车,怀里抱着汤婆子。
路上偶尔看见这会儿回家的行人,但今天不多,都行色匆匆急着回家。街边还有尚未化干净的积雪,林冬沉稳,一直在扶着车。林夏蹦蹦跳跳的,说在食肆前堂的趣事儿。
到了家,萧大石卸栓车喂驴,林夏高高兴兴去捡鸡蛋了。
一天没回来,家里黑漆漆的,显得有些冷清。林冬抱着柴火去厨房烧水,还把两间屋子的炉子都生上,林秋然屋里多点了个炭盆。
家里如今只做早饭,柴火用得比铺子慢多了。林秋然歇了会儿,等水烧开舒舒服服泡了脚,这才上床睡下。
被子柔软,脚下还有汤婆子,就是肚子大不容易翻身,不过她睡姿好,一夜无梦。
次日是个晴天,不过如今就算天晴也是冷风呼啸寒风阵阵,只有中午会暖和点儿,但阴面也是极其寒冷的。
吃过早饭到了食肆,一群人就开始忙活了,今儿婉娘来得也早,切菜炖菜,发面蒸饭。上午不仅要做中午的,还要为晚上两桌宴席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