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过后,我们四人的小群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王旭插科打诨,分享着网上看到的段子和游戏资讯;林小鹿时不时发一些大学生活的科普和趣闻;千莎也会偶尔加入,发一些可爱的表情包,或者聊聊最近看的书和电影。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未来的大学和专业,憧憬着截然不同又似乎隐隐相连的新生活。
但我们都心照不宣地,对那个即将到来的、不可避免的“分别”闭口不提。仿佛只要不去触碰,那个时刻就永远不会来临。在这种刻意维持的、温暖而微妙的氛围中,时间悄然流逝,我们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填报志愿系统的前一天。
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每个人似乎都屏气凝神,守在电脑前,反复翻看着那本已经被翻得卷边的《志愿填报指南》,手指在纸上划过一个个心仪大学的代码和所属专业的代码,仿佛在触摸未来不同的可能性。
而我,却对着电脑屏幕,忧心忡忡,眉头紧锁。
我努力地回忆着千莎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试图从中捕捉到最关键的线索。
「爱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东西」、「开始的地方」……
这些词语像碎片一样在我脑海里盘旋,它们似乎都模糊地指向了“本地”。但那个最具体、最决定性的地点到底是什么?是哪所大学?哪个校区的哪个角落?
H大?w大?还是本地的另一所重点大学?
我痛苦地抓了抓头发,将脸埋进臂弯里,趴在桌上。
但是……谁又能保证千莎不会改变主意,选择那几所位于外地、排名更靠前的顶尖学府呢?或者,她之前某次无意间的对话里,是否曾透露出对某个特定大学、某个特定专业的向往呢?我当时是不是没有留意?
“啊啊啊……谁能来告诉我,答案究竟是什么啊!”我在心里无声地呐喊,感觉自己像个在迷宫里打转的困兽,明明出口可能就在附近,却怎么也找不到正确的路径。
就这样,填报志愿第一天的上午,就在我的纠结、回忆和自我否定中被白白浪费了。吃午饭的时候,我食不知味。母亲看出了我的焦虑,温柔地安慰道:“小浩,不着急,咱多思考一下是应该的。那么多好大学,是好该好好选择一下,这可关系到未来四年呢。”
我何尝不知道应该好好选择?但我心里清楚,对我而言,去什么所谓的“好大学”其实都一样。如果那所学校里没有她,那么它对我而言,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提供我四年读书生涯和一张文凭的地方,缺乏任何让我心动的温度。
吃完晚饭后,我回到房间,再次无力地倒在床上,望着空白的天花板继续发呆,任由思绪在迷茫中漫无目的地漂浮。
不知道过了多久,放在枕边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铃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我看都没看来电显示,有气无力地接听起来:“喂,哪位?”
“喂,浩溪!是我,王旭!”电话那头传来他依旧活力十足的大嗓门,“你志愿填了没?怎么样,定了哪所?”
“还没……”我声音沉闷,充满了垂头丧气的无力感,“我不知道……该怎么填。”
“你怎么还没填啊?!”王旭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充满了不可思议,“这都第一天快过去了!你上午都在干嘛呢?”
“在发呆……”我老实承认,语气更加颓丧。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然后王旭像是恍然大悟,压低了些声音:“你……你还没弄懂千莎说的那个‘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意思啊?”
“还没……”我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感觉无比挫败。
“我还以为这么长时间,以你的脑子早就该想明白了呢!”王旭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
“我也希望我能知道……”我简直欲哭无泪。
“行了行了,听你这死气沉沉的语气,再让你自己关在房间里想一年估计都没用!”王旭像是下定了决心,语气变得果断起来,“要我说,你也别在那里钻牛角尖了!有时候答案根本不在那本破指南上,也不在电脑里,就在你身边,就在你最熟悉的地方!”
他顿了顿,不由分说地发出邀请:“出来!别窝在家里了,陪着我去逛逛吧!爷说不定过一个星期等通知书一到就要滚去北京了,临走前,再陪我去那些老地方转转,就当……给我饯行?”
“没兴趣……”我想都没想就拒绝,“这么热的天,我不想动……”
“你来!”王旭使出了杀手锏,“你来了,我就带你去买模型!就是你上次盯着看了半天没舍得下手的那个!随便挑!只要我钱包能扛得住!”
我瞬间从床上弹坐了起来,动作快得几乎带起一阵风。
“你现在在哪里?地址发给我!”我一边说,一边已经开始手忙脚乱地找衣服往身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