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边打边谈打一成语 > 2323指尖的心灵鸡汤(第1页)

2323指尖的心灵鸡汤(第1页)

“康愿”那间小小的治疗室兼实验室忙碌了大半年,房间里堆满了记录本,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波形图和只有她们才看得懂的标记。无数次枯燥的反复实验,无数次根据反馈调整不同音色、不同方式的录音片段,无数次对着那些跳动的生理指标曲线分析、争论、再验证。

“阿淩看这里,”李峖莳指着屏幕上叠加的两条心率曲线,“当播放那段带有‘关切’情绪引导的旋律时,这位有比赛恐惧情绪的学员,他的心率下降曲线和你当初在类似情绪下听琴时的模式,相似度超过80%!”

刘淩凑近仔细看,疲惫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不止心率!皮电反应也呈现相似的缓和趋势。还有这个低频脑波……”她在键盘上敲击着,调出分析模型,“我们之前归纳出的那几种‘有效组合’,在不同人身上,虽然效果强弱有别,但生理响应的‘模式’是存在的!看来这绝不是简单的巧合或者安慰剂!”

这个发现让她们备受鼓舞。刘淩凭借她的专业背景,开始系统性地整理这些规律。她不再仅仅是记录李峖莳的演奏,而是开始构建一个“声波疗愈程序库”。她把那些被反复验证有效的特定节奏型、音程组合、以及由李峖莳在不同核心情绪下表现出的代表性旋律片段,进行数字化分类、标记和基础参数分析。

“光有‘曲子库’还不够,”刘淩思考着,“得让它能‘适配’不同的人。”她找了一些技术员一通鼓捣,利用现成的开源硬件和软件,居然真的拼凑出了一个简易的原型系统——一个可以夹在衣领上的监测基础心率的微型传感器,连接着一个手机app。app里预装了她们初步构建的“音频程序库”。

“这个app,”刘淩拿着那个简陋的原型,向李峖莳和王韵解释,“就像一个‘点唱机’,但它播放的不是歌曲,而是我们的‘疗愈程序’。用户可以选择预设的程序,比如‘赛前专注’、‘深度放松’、‘缓解焦虑’。未来理想状态下,传感器监测到用户状态变化,程序还能做点微调,变得更‘智能’一点。”

此时,“心域”初具雏形了。

第一个深度使用者,当然是刘淩自己。某次大赛临近,那种熟悉的、仿佛被无形之手扼住喉咙的焦虑感又开始隐隐作祟。她戴上传感器,在训练前点开了app里的“赛前专注”程序。一段基于李峖莳演奏采样、结合了稳定节奏和特定“力量感”音效的合成音流入耳中。十几分钟后,刘淩睁开眼,感觉胸口那种沉甸甸的滞涩感明显减轻了,呼吸顺畅了许多,大脑也异常清晰。

“怎么样?”李峖莳紧张地问。

“很……不一样。”刘淩惊喜的回答,眼神锐利,“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声音和恐惧,好像被按了静音。感觉……能更纯粹地专注在技术本身了。”在接下来的高强度实战训练中,刘淩的专注度和反应速度明显提升,连陪练都感觉到了她的变化:“淩姐,你今天状态可以啊!下手贼稳!”

效果在自己身上得到验证,刘淩和李峖莳既兴奋又谨慎。她们没有急于推广,而是挑选了“西楼”和“康愿”里几位最熟悉、也最信任的核心会员——包括那位曾被比赛恐惧困扰的拳手和康复期抑郁的学员——作为第一批体验者。

“强子,试试这个。”李峖莳把那个简易传感器和安装了app的旧手机递给他,“上场前半小时戴上,点这个‘赛前专注’。别抱太大希望,就当听个响,感觉一下有没有点不同。”

强子将信将疑地照做了。等他打完一场发挥出色的实战下来,满脸不可思议:“莳姐!有点邪门啊!戴上听了一会儿,上场时心没那么慌了,对手的假动作我看得贼清楚!这啥黑科技?”

另一位学员的反馈更让她们动容:“听着那个‘关切’的程序……说不出为什么,就是觉得……好像有人在很温柔地告诉我,‘别怕,慢慢来’。眼泪差点掉下来,但心里反而松快了不少。”

“心域”的口碑,就这样在极小的圈子里,靠着真实的效果和口耳相传,悄然发酵。虽然设备简陋,app界面粗糙,但那些切实感受到变化的人,成了它最忠实的拥护者。

“效果是好的,但这东西……太容易被模仿甚至抄袭了。”王韵看着那个简陋的传感器,担忧地说,“我们得保护起来。”

刘淩深以为然。她立刻联系了父亲公司长期合作的一位专利律师张亦然。在张律师的指导下,她们将“心域”核心技术的关键部分——包括那些特定的声波组合逻辑、生理反馈的初步算法模型、以及程序库的核心构建方法——整理成详尽的材料。

“专利申请是个漫长过程,但至少先占个坑。”刘淩在提交文件的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对李峖莳说,“这是我们的心血,也是‘西楼’和‘康愿’未来的一张底牌。就算以后融资,或者有人想仿造,我们手里也有东西能说话。”

李峖莳看着那份厚厚的申请书,再看看实验室里闪烁的仪器和那个不起眼的传感器原型,心里有种踏实感。“心域”不再只是她指尖流淌的琴音和刘淩身上的微妙变化,它有了名字,有了形状,更重要的是,它开始真正地、小心翼翼地,去触碰和帮助那些需要它的人。这条路还很长,但第一步,她们走得坚实。

————————

刘淩的状态越来越好,身心条件具备,开始全身心投入第二次亚锦赛备战。这是她走出低谷、证明自己的关键战役。

训练强度骤然提升到了近乎残酷的地步。刘淩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技术打磨、体能储备、战术演练、打热身赛积分赛……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完美。但巨大的压力像无形的幽灵,总在她最疲惫的时候悄然浮现,“心域”和李峖莳帮她度过了一次次难关。

“阿淩,试试这个。”李峖莳拿着那个已经迭代过几次、看起来没那么简陋的“心域”传感器和手机。

“赛前48小时,主要用这个‘深度平静’程序,帮助调整生物钟和整体状态。”李峖莳熟练地在app上操作着,调出一个界面,“比赛当天热身时,切换到这个‘唤醒专注’,我调整了里面的节奏,模拟你巅峰时的反应速度。比赛间歇,如果感觉心率过快或者思绪乱了,用这个‘即时稳定’,只有三分钟,但效果很直接。”每一个程序,都是她们在“康愿”实验室里,根据刘淩无数次实测反馈,一点一滴优化出来的。

刘淩默默戴上传感器,熟悉的、由李峖莳的声音引导和特定声波组合构成的程序流入耳中。那并非天籁,却像一双温柔而有力的手,将她脑中喧嚣的杂念和紧绷的神经一点点抚平、归位。她能感觉到自己急促的呼吸渐渐深长,肌肉里那股因焦虑而产生的僵硬感也慢慢融化。

“怎么样?”李峖莳观察着她的神色。

“嗯,”刘淩长长舒了口气,紧绷的肩膀放松下来,“脑子里清静多了。”她看着李峖莳眼底下的淡淡青黑,知道她为了调试这些程序,又熬了不知几个通宵。

当一天地狱般的训练结束,刘淩浑身酸痛地瘫在垫子上,连手指都不想动的时候,李峖莳会默默搬来她的瑶筝,坐在刘淩身边不远处。没有言语,只有清越或低沉的琴音在空旷的训练馆里流淌。那不是任何固定的曲谱,是李峖莳感知着刘淩此刻的状态即兴拨弄出的旋律。琴音像清凉的泉水,洗涤着刘淩被汗水、疼痛和压力浸透的感官,带来一种无法被任何程序替代的、纯粹的情感慰藉。有时弹着弹着,刘淩会沉沉睡去,李峖莳就轻轻给她盖上毯子。

“西楼”和“康愿”的日常运转,李峖莳几乎一肩挑了起来。白天在广告公司,一边用双倍效率处理工作,一边处理“西楼”的会员咨询、安排教练课程、盯着“康愿”的康复预约、甚至和物业水电打交道……她把所有琐碎而耗神的运营事务都揽了过去,小小的身躯似乎有使不完的能量。

晚上在格斗馆,刘淩偶尔从训练间隙抬起头,看到李峖莳不是在电脑前飞快地打字,就是在接电话处理事情,或者耐心地跟学员讲解动作要领。她就像一个沉默而高效的枢纽,支撑着“西楼”和“康愿”的日常运转,将一切可能打扰到刘淩备战的风浪都挡在了外面。

“峖莳,辛苦你了。”一次晚餐时,刘淩看着对面明显瘦了一圈的李峖莳,心里又暖又涩。

“说什么呢?”李峖莳给她碗里夹了块肉,“你只管往前冲,把上次丢的,连本带利赢回来。后面有我呢。”她的眼神平静而坚定,没有丝毫抱怨。

大赛前夜,紧张的气氛几乎凝成实质。刘淩在房间里反复检查装备,心跳得有些快。这时,李峖莳敲门进来,手里没拿“心域”设备,也没抱琴。

“别看了,再看装备也不能带着上场。”李峖莳拉她坐下,递给她一杯温水,“程序都调试好了,明天按计划用。琴……今晚不弹了,让你耳朵清静清静。”

刘淩握着温热的杯子,感受着那份熨帖的温度。房间里很安静,只有两人平缓的呼吸声。

“峖莳,”刘淩低声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有点……怕。”

“怕什么?”李峖莳看着她,眼神像深邃的湖水,“怕输?你又不是没输过。上次输了两分,天塌了吗?‘西楼’塌了吗?我跑了吗?”

刘淩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你倒是会安慰人……”

“不是安慰,是事实。”李峖莳的语气异常认真,“你只管去打。赢了,我们一起庆祝;输了,我还在你后面顶着呢。‘西楼’在,‘康愿’在,‘心域’也在。你还是刘淩。”

她伸出手,轻轻握住刘淩有些冰凉的手。没有过多的言语,但那掌心传来的温度和那份磐石般的笃定,比任何程序、任何琴音都更有力量。她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犹疑被驱散,只剩下破釜沉舟的坚定:“嗯。明天,看我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