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宋悬疑录貔貅刑豆瓣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谁?”

“我如何知道?胡安国肯定比我们清楚。”

狄依依顿时瞪大了眼睛:“他比我们清楚?”

“胡安国商贾出身,却挣下这么大的家业,若没有几分本事,早就被权贵吃干抹尽了。别看他一碰到事便求助于人,其实他全身十万八千个毛孔,每个毛孔里都长着心眼儿!咱们去高家破解貔貅刑案的时候,他不是派人跟踪了吗?貔貅刑是怎么回事,他必然已经清楚。”

“倒也是,以他的精明,还能找不出坑害他的人?”胡安国城府深沉,处事圆滑,狄依依向来不喜欢,不屑道,“不过他再怎么精明,印制《周礼义》的时候,还不是被我耍得团团乱转?”

“那是因为再精明的人,也揣摩不准疯子的想法。”

“三杯倒!你骂谁是疯子?”狄依依俏脸一摆,云济连忙噤声不语。狄依依从腰间拿出酒囊晃了晃,抱怨道,“惜雪家原是酒商,藏得无数好酒。本以为这次来探望胡家,胡大娘子会用好酒招待呢。”

“胡家都摇摇欲坠了,你居然还惦记他们家的酒。”

狄依依却丝毫没有不好意思,把话题又转了回来:“可是咱们现在十万火急的是灯魁案。就算邱远跟貔貅刑有关系,也不是当务之急吧?”

云济摇了摇头:“在我看来,灯魁案也少不了跟他有关。”

“为什么?”

“昨天早上,咱们是在汴河上追到了灯笼黄,并在船上和河面上找到大量盐钞。当时我往汴河两岸看了一眼,曾见到邱远的背影,还跟你说过呢。”

“你不会看错了吧?邱远这几日一直在胡家借宿。上元节夜里灯魁案一发,开封府就派人封了胡家大门,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邱远怎么会在汴河岸上?你记性是好,可眼睛未必好。当时岸上人那么多,离得远的人看着只有酒杯大小,你怎能一眼就认出那是邱远呢?”

狄依依这句话问完,就见云济怔怔呆在那里。他伸出筷子夹着一颗豆子,却不夹回去。

“你怎么了?”

云济忽然惊醒,神情激动:“你方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我说你眼睛未必有记性那么好,当时岸上人多,又离得远,你未必看得清……”

“不对不对,你刚才说的是‘岸上人那么多,离得远的人看着只有酒杯大小’。”

“有什么不对吗?”狄依依一脸莫名其妙。

“不是不对,是太对了!”云济满脸兴奋,“《列御寇》中有一篇文章,说孔子东游时,遇两小儿辩日。其中一小儿说:‘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话很有道理。就像你方才所说,人离得远了,看着就和酒杯一样大。”

“远者小而近者大……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狄依依不以为然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让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且不说它,当时邱远虽然隔得远,但我绝未看错。邱远身材高大,身披灰色法衣,身形很好辨认。”

“那就是说……邱远说谎了?”

“嗯。灯笼黄被抓起来也有一天了,咱们去开封府看看。”

用过午饭后,两人来到开封府衙。王旭满脸疲惫,双眸中布满血丝,眼圈烟熏了一般,嘴角还起了个大燎泡。他见到云济,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

云济开门见山:“义父,审过灯笼黄了吧,可曾问出些什么?”

王旭一脸苦笑,原来灯笼黄被带回来之后,拒不承认是自己在胡家的灯山上做了手脚。他推说那五谷灯山都是徒弟们造的,他自己从头到尾没动过手,只在最后一日为胡安国当众演示过。跟灯笼黄学手艺的徒弟不少,都被王旭派人拘来盘问。几个徒弟都是一起做工,相互证明不曾动过手脚,倒是异口同声地指认一个名唤“灯芯儿”的戏子。

灯芯儿是个男生女相的白净汉子,自幼在一个戏班里厮混。他学得一身造灯的手艺,和另一个名唤“皮影儿”的一起耍皮影为生。

灯笼黄年过半百,名气越来越大,人也懒了起来,整日流连勾栏瓦舍。他自看了灯芯儿的皮影戏,就此迷上了灯芯儿,使了不知多少钱财,一门心思要跟灯芯儿亲近。

按照黄家门徒的下流话,灯芯儿生来一副好皮囊,天生是做娈童的料。灯笼黄一门心思要把灯芯儿弄进被窝,才将自家祖传的造灯秘技露给了他。

灯笼黄造灯的技艺是家传渊源,绝非灯芯儿这等野路子可比。这几年来得了灯笼黄的传授,灯芯儿的本事迅速精进,远超灯笼黄的门徒。前不久,门徒们费尽功夫,将胡家的灯山造成,灯笼黄献宝一般请了灯芯儿来看。古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他是“灯火戏诸徒”。

黄家众门徒对灯芯儿甚是厌恶,见灯笼黄为博蓝颜一笑,甚至要求他们将已经装好的“万焰花烛”拆下来给灯芯儿把玩。他们自是懒得理会,让灯芯儿自己去五谷灯山里去拆。

灯芯儿对这座五谷灯山格外感兴趣,每个安置蜡烛的烛台都要亲自看过,对于里面专设的万焰花烛,更是爱不释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