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她写的字 > 屏幕内外 喘息与试炼(第2页)

屏幕内外 喘息与试炼(第2页)

我能做到吗?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哪怕是虚拟的),保持冷静?不崩溃?不打碎周编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于我“可以沟通”的脆弱幻想?

我不知道。

时间在恐惧的煎熬中缓慢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我伸出颤抖的手,摸到床头柜上的药盒。没有喝水,干咽下今天份的药片。苦涩味在口腔里蔓延。

然后,我重新打开电脑。光标在回复邮件的输入框里闪烁。

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敲下两个字:

“链接。”

发送。

做完这一切,我虚脱般地靠在椅背上,冷汗已经浸湿了后背。

明天下午三点。

那个时间点,像一个即将行刑的钟声,在我脑海里反复敲响。

---

《星墟》剧组的临时培训中心设在市郊一个由旧仓库改造的空间里,挑高惊人,墙壁被刷成冷灰色,摆放着一些基础的、用于模拟操作的仪器模型和绿幕。空气里弥漫着新油漆和电子设备混合的味道。

我(林夕)穿着简单的运动服,扎着利落的马尾,正和其他几位主要演员一起,听一位请来的天体物理学副教授讲解基础概念。

“……所以,你们要理解,叶文婧博士她所面对的‘星墟’,并非简单的天体残骸,它更像一个物理法则的‘伤口’,或者一个高维空间在低维的‘投影’……”教授试图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解释着。

我听得极其专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关键词和疑问。这些概念对我理解叶文婧的世界观至关重要。她所有的执念和行为,都建立在对这个“星墟”奥秘的痴迷之上。

旁边坐着男主角陈灏,他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偶尔低头看看手机。对他而言,可能更关注的是动作戏和感情线,这些硬核的科学设定,理解个大概就好。

但我不能。叶文婧的一切都与此息息相关。

课间休息时,我拿出手机,再次翻出苏晴那份批注版的剧本,对照着刚才教授讲的内容,加深理解。

“哟,林老师,这么用功啊?”陈灏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点戏谑。

我抬起头,对他笑了笑:“基础太差,得多补补课,不然理解不了叶博士的脑回路。”

陈灏不置可否地耸耸肩,目光扫过我的手机屏幕,看到了那些黄色的批注:“这什么?导演的新要求?”

“不是,是原作者苏老师之前的一些批注。”我如实相告。

“哦,那个怪……”他及时刹住了车,换了个词,“……那个作者啊。她事儿还挺多。”

我心里微微有些不舒服,但没表现出来,只是淡淡地说:“我觉得她的很多见解很精准,对理解角色帮助很大。”

陈灏挑了挑眉,没再说什么,转身去找他的助理了。

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明白,在这个剧组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珍视那些来自源头的见解。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一个项目。

这让我更加觉得,苏晴那些批注的珍贵。

下午是仪器操作模拟训练。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观测仪器操作姿势和术语,虽然真正拍摄时会有专业人士指导,但提前熟悉能让表演更逼真。

我练得很投入,反复纠正自己的手势和眼神,试图找到叶文婧那种既熟练又带着某种探究狂热的状态。

训练结束时,天色已近黄昏。我带着一身疲惫,却感觉内心充实。回到临时宿舍,我一边用筋膜枪放松着酸痛的肩膀,一边习惯性地点开手机。

剧组的工作群里,执行导演发了一条通知:

“各位老师,明天下午三点,关于剧本结构调整的线上沟通会,链接已发群邮件,请准时参加。主要创作人员都会在线。”

线上沟通会?原作者苏老师……会参加吗?

这个念头莫名地让我心跳快了一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