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他的琴张炜 > 渐强(第1页)

渐强(第1页)

急诊室那一夜像一道模糊的界限,划开了之前刻意保持的距离,却又未曾明确指向任何确定的未来。自那之后,林歌与陈弦之间,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平静期。那股由陈弦主动掀起的、带着阳光温度的热潮似乎暂时缓和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细微、更耐心的渗透。

陈弦不再像之前那样,频繁地制造“偶遇”。她依然会出现在林歌的视野里,但方式变得更为自然,也更懂得留白。她似乎明白了,对于林歌这样一座需要缓慢融化的冰川,过分的灼热反而可能引发警惕的升华。她像一位高明的乐手,懂得何时该奏响主旋律,何时又该安静地充当和声,让空间本身说话。

而林歌,则处于一种自己都未曾明言的矛盾之中。她习惯于秩序和封闭的世界,确实被陈弦以一种不容拒绝的方式闯入了一道缝隙。那道缝隙里,透进了她久违的、甚至是畏惧的光。她开始注意到一些以前会刻意忽略的细节:比如对门传来锅碗瓢盆的轻微响动时,大概意味着陈弦在准备晚餐;比如垃圾袋里不再出现刻意为之的“破绽”,像是碎姜罐或者崭新的、却声称“用不着”的物品;再比如,陈弦放在她门口的东西,从乐谱、姜茶,偶尔会变成一小束带着露水的白色雏菊,或者几颗包装精致、据说能缓解练琴后手指疲劳的黑巧克力。

她没有拒绝这些。有时是默许地收下,有时,则会用她自己的方式回应——比如,在陈弦某次放了一盒润喉糖在她门把手上之后,隔天,陈弦在自家门口发现了一本绝版的、关于意大利美声唱法黄金时代的音乐评论集,书页间夹着一枚素净的书签,位置恰好停留在论述威尔第戏剧张力的章节。

这是一种无声的对话,建立在音乐、细节和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上。

这天下午,林歌依照惯例,在每月第三个周六前往“时光乐器行”。秋日的阳光透过橱窗,在擦拭得一尘不染的木质地板投下斑驳的光影。店内流淌着帕格尼尼的随想曲,是她熟悉的环境。她正俯身检查一把店主新收的十九世纪中提琴,专注地观察其背板的木纹和漆面,身后响起了轻柔的脚步声。她没有立刻回头,但紧绷的肩线几不可查地松弛了一瞬。

“林老师。”陈弦的声音带着笑意,恰到好处,不会惊扰店内的宁静,也不会显得过于生分。“果然在这里遇到您了。”

林歌直起身,转过身,看到陈弦站在几步开外,穿着简单的米白色针织衫和牛仔裤,怀里抱着几本乐谱,笑容干净而明亮,仿佛真的只是一场巧合。

“嗯。”林歌应了一声,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又落回手中的中提琴,“来看琴?”

“帮学生选一把入门级的小提琴,顺便……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陈弦走近几步,目光好奇地掠过陈列柜里那些沉默的乐器,“这里的感觉真好,时间好像都慢下来了。”林歌没有接话,继续着手上的工作,用专业的工具仔细检查着琴码和音柱。陈弦也不打扰,安静地在旁边看着,偶尔轻声提出一两个关于乐器保养或音色特点的问题,问题都提在点子上,显示出她扎实的音乐素养,而非没话找话。

过了一会儿,林歌放下工具,看向陈弦:“你上次说,像含着橄榄说话。”

陈弦愣了一下,随即想起这是在乐器行初遇时,她用来形容理想琴弦震动感的比喻。她没想到林歌还记得。“是,我觉得那种饱满又略带阻涩的共鸣,很像歌唱时口腔打开、气息支撑的感觉。”

林歌几不可见地点了下头,走到一旁,取出了自己那把随身携带的、装在深色琴盒里的小提琴。她调了调音,然后拉了一段舒缓的、带着探戈风情的旋律,是皮亚佐拉的《遗忘》(Oblivion)。琴声低沉、忧郁,却又蕴含着内在的激情。她没有看陈弦,只是沉浸在音乐里。陈弦屏住呼吸,听着那音符在空气中流淌,感觉自己的心跳似乎也跟上了那缠绵的节奏。这一刻,没有任何精心策划,只有音乐本身最直接的沟通。

一曲终了,余音在安静的乐器行内袅袅散去。

“您的琴声,”陈弦轻声说,带着由衷的赞叹,“总是能直接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林歌垂下眼睑,用一块柔软的绒布轻轻擦拭着琴弦,动作细致而温柔。“琴是诚实的。”她淡淡地说,“你赋予它什么情感,它就回报你什么声音。”

“所以,是您把最柔软的部分,都交给了它吗?”陈弦下意识地问出口,随即又觉得有些唐突,微微抿住了唇。

林歌擦拭的动作顿了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将琴小心地放回琴盒。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却并不显得十分尴尬。

“您经常来这里,只是为了鉴定藏品?”陈弦换了个话题,试图打破这微妙的沉寂。

“每月第三个周六。”林歌重复了一遍之前告诉过她的信息,然后,似乎犹豫了一下,补充道,“有时候,也只是来看看。这里的安静,很难得。”

这是一个微小的分享,关于她个人的习惯和偏好。陈弦的心轻轻动了一下,像被羽毛拂过。她捕捉到了这个信号——林歌正在对她稍微敞开一点点,哪怕只是关于一个无关紧要的场所。“是啊,很难得。”陈弦附和道,目光落在林歌正在擦拭琴弓的手上。那双手,指节分明,修长而有力,在保养琴弓时,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您的琴弓看起来也很特别。”

林歌的目光随着她的话,落在自己手中的琴弓上。这是一把颜色较深、木质温润的琴弓,与她那把浅色面板的小提琴形成对比。“是老师的遗物。”林歌的声音很轻,几乎要融进窗外透进来的阳光里,“他告诉我,弓是手臂的延伸,是呼吸的引导。好的演奏者,人琴合一之前,先要人弓合一。”

陈弦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她感觉到,林歌正在分享一段非常重要的、属于她过去的碎片。“他去世后,我只留下了这个。”林歌的指尖轻轻拂过弓杆,眼神有些悠远,带着一种陈弦从未见过的、混合着怀念与伤感的复杂情绪。“其他的……都抵了债。”

“债”这个字眼像一颗冰冷的石子,骤然投入这片刻温謐的空气中。林歌的表情瞬间恢复了惯常的清冷,甚至更添了几分寒意,仿佛刚才那一瞬间的柔软只是陈弦的错觉。

陈弦的心揪紧了。她知道了那通通尖锐的电话意味着什么,知道了林歌肩上背负着怎样的重担。她很想说些什么,安慰,或者表达支持,但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她只是默默地,将一杯刚才店主递过来的、林歌似乎忘了喝的温水,往她的手边推近了一点。

林歌看了一眼那杯水,又看了一眼陈弦,眼神里的冰层似乎裂开了一道微不可察的纹路。她没有碰那杯水,但也没有拒绝这个无声的gesture。

“走吧。”林歌合上琴盒,声音恢复了平静,“你不是要帮学生选琴?”接下来的时间,她们一起为陈弦的学生挑选了一把音色清亮、手感舒适的小提琴。林歌给出了非常专业的意见,从木料、工艺到音准和潜力,分析得条理清晰。陈弦在一旁认真听着,偶尔点头,心中却依然萦绕着刚才林歌提及往事时那一闪而过的脆弱。

离开乐器行时,已是傍晚。秋日的天空被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微风带着凉意。

“谢谢林老师。”陈弦抱着新选的琴,真诚地道谢,“今天学到了很多。”

林歌只是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处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

走到小区楼下,陈弦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邀请道:“林老师,为了感谢您今天帮忙选琴,我……晚上包了点馄饨,是自己调的馅料,荠菜鲜肉的。您要不要……尝一点?”

她有些紧张地等待着回答。她知道林歌的冰箱里大概率只有速食食品和瓶装水。她见过她丢出来的垃圾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