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黄山官邸。
一份由盟军东南亚战区联合指挥部发来的加急电报,被竺培基放在了常瑞元的桌子之上。
电报的来自仰光远征军总指挥部。
其措辞之激烈,几乎等同于一封措辞严厉的申斥。
字里行间,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质问与忿怒。
这位美国将军,正以一种近乎指责的口吻,要求山城方面,立即就边境冲突事件,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侍从主任竺培基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常瑞元缓缓将那份薄薄的电文放在了桌上,那张总是布满忧思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情绪波动。
史迪威的暴怒,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紧随其后送达的第二份情报,却让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难以察觉的、深沉的弧度。
杜聿明汇报,史迪威在向山城兴师问罪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雷霆之怒,向英军前线总指挥官亚历山大,发去了一封措辞更加严厉的电报。
他怒斥亚历山大,完全不顾盟军联合作战的大局,在未有丝毫请示的情况下,擅自对中国军队进行抵近侦察与挑衅,最终酿成了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一视同仁。
这四个字,在常瑞元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他瞬间就洞穿了史迪威那暴怒表象之下,所隐藏的真正焦虑。
这场国军与英军的冲突。
表面上看,是两个盟友之间的内讧。
但实际上,损失最大的,不是伤亡极大的英国人,也不是和英国人走向对立面的民国。
恰恰是史迪威自己!
他作为名义上的盟军参谋总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协调各方,联合作战。
如今,还没等他这个“总参谋长”开口,就已经人头打出了狗脑子!
这不仅仅是打亚历山大的脸。
更是狠狠一巴掌,抽在了他史迪威的脸上!
一旦这件事情不能尽快平息。
华盛顿方面,必然会严重怀疑他协调各方的能力!
常瑞元靠在椅背上,十指交叉,置于腹前。
他的思绪,已经从这场边境冲突本身,飘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政治棋局。
他非常清楚,如今的国民政府,早已和美国人,深度绑定在了一起。
无论是巨额的经济援助,还是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都让中国,成为了美国在亚洲大陆上,最重要、也最离不开的盟友。
而英国人呢?
常瑞元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对于志在建立战后新秩序的美国而言,那个“日不落的雄狮”,早已是日薄西山。美国人,甚至乐于看到,中国这股新兴的力量,去不断地冲击、乃至肢解英国那腐朽的殖民地体系。
毕竟,一个强大的老牌工业帝国,永远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而一个刚刚向工业国稳步发展、在未来数十年内都需要依赖美国支持的农业国,才是最理想、最听话的合作伙伴。
双方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