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没想多久,他好就好在手上有一个算得上是综合的技术体系,人员、设备、场地、材料什么都不缺。缺了也很容易,补上就是了。
所以这件事,自然又要交给三分厂技术处的同志们。
高振东一个电话打出去,没多久,两位同志就来到了他这里。
“高总工,您有什么任务?”一个老面孔,一个生面孔。
高振东有些愕然,我的人呢?怎么还有个生面孔?
“这位同志是……”
“哦,高总工,这位是新调来的。我们科有一半的同志,都被调到十一……哦,现在是机动工业部去了。”技术处机械科的那位老面孔笑道。
作为463发动机的诞生地,三分厂技术处机械科的这帮同志绝对是当时的十一机部眼里的香饽饽。
十一机部那边软磨硬泡想尽办法,硬生生调了一半走,要不是郑良枢坚持,恐怕连一半都留不下,不过十一机部最终便宜了机动工业部,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不当时十一机部也不是只知道竭泽而渔,所以在调人走之后,又给这边补充了一批来自十一机部的、机械技术底子很好的同志。
——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才是他们想要的。
高振东乐了,好家伙,训练营是吧?
他颔首道:“这样啊,嗯,好,好。”
他是真的觉得好,这里走出去的同志越多,那说明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他高振东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这些有技术、有成果、有经验的同志们大量的走出去,才是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开始一个两个型号的发动机就够用,但是随着产业发展,没有足够雄厚的技术队伍,恐怕也难以为继。这也是高振东并不担心高卢人脱离合作的另外一重底气,有了这些同志,合作不合作的无所谓,只要拿到了钥匙打开了口子,一切皆有可能。
连赞几声好之后,他递出去一套资料:“你们的任务,就是试制这个东西!我希望这件事情成功之后,你们再被调走一半!”
再被调走一半?这难道是什么好事情不成?机械科的同志一头雾水。
等等,上一次被调走一半是因为463??!!!好像有点明白了!
机械科的同志一脸激动的接过资料,高总工这么正经交代的工作,必定不简单,上一次类似的,是463发动机,那东西有多重要,不必多说。
“自动变速箱?!!!!”一看见封面,机械科的同志们都愣了,刚刚还在想463呢,现在它的搭档就来了。
那位从十一机部调过来的同志,更是喜不自胜,这个神秘的单位,在调过来的时候,他是新鲜而又忐忑的,毕竟对他来说,没有商量,没有动员,没有谈话,一纸调令就过来了。
过来之后还有些不习惯,太严,规矩忒多,上个班比坐飞机还麻烦。
现在看来,这都是有原因的啊。
463的诞生地,现在又要搞自动变速箱,这单位应该是现在机动工业部管才对嘛。
十七机部:再说?再说扣工资!
“还是个4at!”机械科的同志一脸的惊讶,这个档位可多,能省油!在这之前,哪怕是来自十一机部的那位同志,也只接触过3at,而且效果还不怎么好。
难怪高总工说这件事情如果成功了,机械科会被再调走一半。面对一台成功的4at变速箱,机动工业部能忍得住才有鬼。
两位同志忍不住现场就翻看起资料,看到总图的时候,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