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甫和陶三勇彼此见过,陶三勇问道,“你不是独生子吗,怎么还有一个妹妹?”
秦仰中说道,“是我姑妈家的表妹。我们一起长大,所以哥哥妹妹地叫。”又对兰甫说道,“他比我低一个年级,比你高两个年级,你也要叫他哥哥。”兰甫轻轻一笑,并不接话。秦仰中又对屋子里喊道,“娘,我带同学回家来玩了!”说着带陶三勇进屋。
陶三勇拜见了舅妈,又说了几句话。舅妈问他家是哪里的,父亲是做什么的,他说是奉天本地人,父亲是政府的小职员,姥爷是医生。舅妈笑着点点头,解下一个荷包要当见面礼。陶三勇不接,秦仰中也说道,“娘,现在是新时代了,不要搞那些旧礼。”拉着陶三勇又跑了出去。
秦仰中得意地对陶三勇说道,“我这个妹妹虽然没进足球社,那是因为她是个女的,不是因为她踢得不好。你和她比试比试,她不见得比你弱。”
兰甫闻言连忙说道,“这怎么好比呢?”小翠也说道,“就是。大小姐是女的,又比陶少爷小,这样太不公平了。”秦仰中于是说道,“那你和兰儿一队,三勇一个人一队,你们两队比试,这总公平了罢?”
她们院子里有个小小球门,秦仰中就站在球门前当守门员。一个小时比试下来,兰甫和小翠一共进了八个,陶三勇进了五个,终究略输一筹。秦仰中笑道,“果然踢不过我妹妹罢。”兰甫连忙说道,“是陶少爷让着我们。”陶三勇说道,“你不要叫我陶少爷,就和你哥哥一样叫我三勇罢。”也对小翠说道,“你也叫我三勇,不要叫我少爷。”
吃完饭替陶三勇叫马车回去,秦仰中撺掇着兰甫一起出去,在外面逛一圈再回来。兰甫说道,“外面没什么好逛的,我要在家里听话匣子。”秦仰中道,“还听你的隋唐吗,听多少遍都听不够。”陶三勇道,“有隋唐可听?在哪个频道?我也爱听隋唐。”
兰甫奇道,“还有哪个频道,不就只有一个频道吗?”秦仰中笑道,“他平时不听话匣子,他不知道。”兰甫笑道,“每天晚上七点到七点半是双厚坪的隋唐演义,你记得要听。”陶三勇应了,和秦仰中乘着马车离去。
第二天中午在食堂,兰甫与秦仰中遇到时,陶三勇也在,三人便一个桌子坐下。秦仰中去给兰甫盛汤时,陶三勇说道,“谢谢你,昨天回去恰好赶上了,听了打登州。”兰甫笑道,“我老家就是登州的。”陶三勇奇道,“仰中说你们家是奉天本地人,怎么你老家是登州的?”兰甫正要解释,陶三勇又说道,“是了,想必你父亲家是登州的。”
此时秦仰中端着汤过来了,问道,“你们两个有说有笑在说什么呢?”陶三勇正要开口,兰甫抢道,“说昨天王伯当好神勇,一箭射掉一盏红灯。”秦仰中笑道,“我这个妹妹平时不声不响,从来没有听她说过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就独独听她说过喜欢王伯当。说王伯当是隋唐里第一个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人。欸,三勇,你这个三勇,反过来不正好是勇三郎吗?”一边说一边挤眉弄眼。
兰甫低头吃饭,双颊红红,秦仰中便不再打趣。吃过饭秦仰中说送兰甫回教室,初中部和高中部是两座小楼,分别在饭堂的东西两侧。兰甫笑道,“现在没人欺负我了,不用你天天送我了,你有朋友跟着,也不方便。”秦仰中说道,“哪里不方便了,三勇和我要好,你就当他也是你哥哥。”
兰甫说道,“我要去图书室,先不回教室。”秦仰中抓起陶三勇的左手,手中正拿着一本书。秦仰中笑道,“他也才说他要去图书馆还书。”兰甫要再推脱便显得刻意,只好随他们去。陶三勇也不好意思开口,路上无话,只有秦仰中不停再说。忽而秦仰中问道,“你去借什么书?”
兰甫说道,“上次去三姨妈家,姐姐给我看了《红楼梦》,我觉得好看,想着来这里借一本。”
秦仰中说道,“既然姐姐家有,你何不找她借。图书馆的书不知道被多少人翻过了,上面好多细菌。”
兰甫笑道,“你这话拿去哄舅妈可以,别来骗我,是你自己不爱看书找的借口,图书馆的书哪里脏了?看书之人都是爱书之人。再说姐姐那本书她经常要看的,我怎么好问她要?”秦仰中说道,“那我改天给你买一本。”兰甫摇头道,“姐姐那本是三姨妈一个做生意的朋友送的,外面轻易买不到。我去图书馆也不过是碰碰运气罢了。要只有程本,我也只好借来看,却是不值当买的。”
秦仰中奇道,“书哪有买不到的?只有不愿买的,哪有不愿卖的?”
陶三勇说道,“现在外面卖的红楼梦都是程甲本或者程乙本,没有脂批。那些得了脂本的都将书藏在手里,轻易不给人看。也不想想假若不是前人们在没有印刷本的时候手抄红楼梦传播开去,哪里有现在的红楼梦呢?足见世人的小气。”
到了图书馆一找,果然只有程本。兰甫借了出来,秦仰中替她拿在手里。陶三勇还的是高永的《隋唐英雄传》,另借了一本储人获的《隋唐演义》。出了图书馆,秦仰中问道,“怎么还了一本隋唐,又借了一本隋唐呢?”陶三勇道,“总觉得不是很好看,和我父亲跟我讲过的不一样。”兰甫笑道,“隋唐是这样的,书上写的没有世人口中说的好看。我从来不看隋唐的书,只听评书。要有人把双厚坪的评书整理成文字就好了,我一定买。”
秦仰中说道,“爱听评书的人通常不爱看书,你这样的人少,要是出了书,就你一个人买,书商岂不亏死。”摇了摇头,又说道,“明明可以听话匣子,为什么非要去看书呢?”陶三勇和兰甫相视一笑,也不说话。
自从借了《红楼梦》来,兰甫写完功课就在读《红楼梦》,话匣子也不听了。陶三勇听了新的段落讲给她听,她只笑道,“我以前都听过了,不新鲜。只是你说得真好,比双厚坪还好。”陶三勇奇道,“《红楼梦》有这么好看?”于是他也去借了《红楼梦》来看。这下好了,吃饭的时候这两个人你来我往说个不停,秦仰中话都插不进去。
陶三勇也常来他们家和秦仰中还有兰甫小翠一起踢球,等混得熟了,兰甫笑着问他,“王伯当有三勇,忠勇,义勇,智勇,你有哪三勇?”陶三勇笑道,“我有孤勇,愚勇,和痴勇。”兰甫笑道,“倒不像隋唐,倒像是红楼梦里的人物了。”陶三勇笑道,“那我比贾宝玉还要痴。”兰甫笑道,“其实我哥哥有点像贾宝玉。”
陶三勇闻言如临大敌,问道,“他怎么个像法?”兰甫说道,“他细心体贴,对姐姐妹妹们都很好,这一点像贾宝玉。可他同时又只爱玩闹不求上进,这一点也像贾宝玉。倘若我们现在是太平盛世也就罢了,他可以当一辈子阔少爷。可现在这个局势……”兰甫转而笑道,“也不好说,说不定好好讨生活的人偏过得不好,像他这么混着反而能混过去呢。”
陶三勇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你会求你的丈夫上进吗?”兰甫红着脸说道,“我哪里来的丈夫呢?”陶三勇说道,“那假如呢?”兰甫说道,“我觉得我更像薛宝钗,借住在亲戚家里,没有个父亲教导,只好随份从时。好在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女子也可以读书,可以出来做事,不用再依附男人了。”陶三勇赞道,“我在我家乡从没见过你这样的女孩子。”
兰甫奇道,“你难道不是奉天人吗?”
陶三勇说道,“我是奉天人,但我父亲不是。”兰甫心道也许人人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出身,于是也不再追问。
秦仰中将一个足球踢了过来,喊道,“你们两个不过来踢球,说什么悄悄话呢?”二人这才散开。
期末时兰甫狠用了几天功,考了个第三名。章财主不悲也不喜,只是照例发了压岁钱。耀祖几乎没有长高,比往年更见瘦了。兰甫见了也心疼,说道,“不如去奉天请个营养师回来看看,也好好调理一下。”
杜老太太说道,“怎么没有调理?天天喝中药呢。不要以为你读了几年洋文,就把老祖宗的规矩都忘了。”
兰甫赔笑道,“老祖宗也说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何不让他多吃些补中益气的药调理脾胃呢?胃口好了吃得下东西了,身体自然也就好了。”杜老太太斜眼看着兰甫,吸了一口烟,这才说道,“好不好,不是你说了算。”大娘子和丁姨娘也劝,杜老太太无奈,只得说道,“等出了正月,教大夫换个方子看看。这孩子就是太娇贵了,小孩子要贱一点才养得活,要不怎么说健壮健壮呢,贱了才能壮。”
大娘子笑道,“不如也学乡下人家,给耀祖取个贱一点的小名,我看乡下人家的小孩子都皮实得很。”杜老太太摆了摆手,不再说话。
晚上,杜姨娘抱着耀祖来给杜老太太请安,话里说道,“不如真的听幺姐说的,去奉天请个洋大夫过来看看?”杜老太太气得拍掌,说道,“你懂个什么,幺姐嘴里岂有好话?她们娘俩请来的大夫能安好心?”杜姨娘道,“可是眼见着幺姐长得越来越壮实,说不定真是听了洋大夫的方子呢?兴许是她吃肉吃的?”
杜老太太叹道,“耀祖肠胃不好,克化不动肉,只能吃点米粥养胃,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家哪里就缺肉吃了?”
杜姨娘又道,“那补中益气的药开不开?”
杜老太太说道,“本来肠胃就不好,要是再开了健脾的药,吃得积了食怎么办?”见耀祖瘦瘦小小的样子心疼,又说道,“过了年换个大夫来看看也就是了。”
自从那次之后,每年放爆竹的时候大娘子都将兰甫看得紧紧地,不让她往前站。耀祖手上拿了爆竹在玩,小翠也挡在兰甫身前,将他两个隔开。丁姨娘则挡在兰甫和杜老太太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