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农夫鼓励农业,销毁佛像造福百姓。
要是上天能多给世宗几年寿命,中原早就太平了。
世宗去世后,群臣在他的灵柩前,拥立梁王柴宗训登基,就是周恭帝。文武百官跪地朝拜,山呼万岁。随后,尊符皇后为太后,让她垂帘听政,辅佐小皇帝。朝廷还派兵部侍郎窦仪去南唐,把世宗去世的消息告诉南唐君主。
窦仪领了旨意,就出发了。当时正是冬天,天寒地冻,还下着雪。没过几天,窦仪就到了南唐,拜见了南唐君主。南唐君主想在走廊下接受诏书,窦仪连忙说:“我是奉了大周皇帝的旨意来的,怎么能不守礼节?要是陛下觉得下雪不方便,不如等天气好了再宣读诏书。”
南唐君主听了,只好在庭院里跪拜接诏,心里也很感慨。之后,他好好招待了窦仪,窦仪才告辞回国。
又过了几天,镇守镇定的官员送来急报,说河东的刘钧联合契丹,率领大军入侵大周,声势浩大,攻势凶猛,已经快到边境了。大臣们赶紧把这事奏报给符太后。
符太后一听,吓得脸色发白,连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范质上前奏道:“刘钧联合契丹,兵力强盛,朝中只有都点检赵匡胤能抵挡他们。”
符太后连忙点头:“就按你说的办!”立刻宣赵匡胤进宫,任命他为元帅,领兵抗击契丹。
赵匡胤奏道:“新君刚登基,年纪还小,朝中的文武大臣应该同心协力,守住京城。臣请求另外调遣澶州等地的将领,让他们领兵和臣一起出征,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符太后大喜,立刻下旨,调遣张光远、罗彦威、石守信等人,让他们领兵和赵匡胤会合,一起出征。
再说苗光义,自从之前在王府里用占卜的办法救了赵匡胤之后,就一直隐居在山里。如今听说世宗去世了,就来到京城。他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中,太阳旁边还有一个太阳,两道黑光相互碰撞。他指着天空,对赵匡胤的亲信官吏说:“这是天命啊,时候快到了。”说完,就飘然而去。
此时,张光远、罗彦威、石守信、杨廷翰、李汉升、赵廷玉、周霸、史魁、高怀德等将领,都已经领兵来到赵匡胤麾下,听候调遣。
赵匡胤选了个好日子,率领大军出征。队伍出发时,旌旗飘扬,将士们高声呐喊,鼓声、锣声、金钲声震天动地。一声炮响后,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边境开去。
走了几天,大军来到陈桥驿,赵匡胤下令,让士兵们在驿馆外面扎营休息。当天晚上,高怀德召集了几个心腹将领,偷偷商议:“如今新君年幼,咱们在前线拼命打仗,就算立了功,谁又知道呢?不如拥立赵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上抗击契丹。各位觉得怎么样?”
都卫李处耘皱着眉说:“这事不能太急,得先跟赵匡义商量一下。”
众人找到赵匡义,把想法说了。赵匡义犹豫道:“我哥哥一向以忠义为重,恐怕不会答应,这可怎么办?”
正在这时,赵普走了过来。众人赶紧把想拥立赵匡胤为帝的事告诉了他。赵普笑着说:“我正是来跟各位商议这事的!如今新君年幼,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赵点检威望高,天下人都归顺他,只要咱们回到汴京,就能安定天下。咱们今晚就做好准备,明天一早就动手。”
众人听了,都很高兴,各自回去整顿军队。到了四更天,将士们都聚集在陈桥驿的门口,等着赵匡胤起床,好举行拥立仪式。此时,赵匡胤还躺在营帐里睡觉,根本不知道将士们的计划。
天渐渐亮了,将士们拿着兵器,直接闯进了赵匡胤的营帐,高声喊道:“各位将领有话要说,愿意拥立赵点检为天子!”
赵匡胤被惊醒,赶紧披衣起床。还没等他问清楚怎么回事,将士们就拥到他跟前,石守信拿着一件黄色的龙袍,直接披在了赵匡胤身上,然后把他扶到椅子上,所有将士都跪在地上,高声呼喊“万岁”,声音传遍了整个驿馆。
赵匡胤又惊又急,大声道:“你们为了自己的富贵,让我背负不义之名!这种大事,怎么能这么仓促决定?”
石守信连忙说:“主上年幼,朝廷不稳,明公要是推辞,就算将士们相信您,天下人也不会相信啊!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想成事就难了!”
赵匡胤沉默着,没有说话。
赵匡义上前一步,劝道:“哥哥,这虽然是将士们的主意,可也是天意啊!您就别犹豫了。再说,要安定天下,就得让百姓像感激父母一样感激您。京城是天下的根本,您应该下令,让将士们进城后不许骚扰百姓,这才是长久之计。而且苗光义先生之前跟人说,天空中出现两个太阳,就是预示着哥哥您要登位啊!”
赵匡胤听了苗光义的话,像是突然醒悟过来——他想起之前苗光义给自己相面时说的话,果然句句应验,心里还暗暗后悔,之前几次对苗光义不够恭敬。他沉吟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对将士们下令:“太后和主上,是我曾经侍奉过的,不许冒犯;朝中大臣,都是我的同僚,不许欺负;朝廷的仓库,不许抢掠。听从命令的,重重有赏;不听命令的,一律处死!”
将士们齐声应道:“谨遵将军号令!”
赵匡胤把命令下达完毕,就率领大军,掉头回汴京。大军到了汴京城下,从仁和门进城。将士们果然遵守命令,秋毫无犯,百姓们见了,都很高兴,纷纷站在路边迎接。有人为此写诗:
七岁的小皇帝,守寡的太后,黄袍加身,不过是欺负他们势单力薄。
借着抵御契丹的名义掌握兵权,可曾真的见到契丹兵侵犯京城?
赵匡胤进了城,下令让将士们回到军营,自己则退到公署里,等待朝中大臣的反应。
当时,朝廷正在举行早朝,还没散朝。符太后听说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带着大军回来了,吓得魂飞魄散,赶紧退进了后宫。
范质看着王溥,懊悔地说:“是我们提议让赵匡胤领兵出征,才导致他叛乱,这都是我们的罪过啊!”
正在这时,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从宫里出来,急急忙忙地找到范质,大声道:“赵匡胤的军队刚进城,百姓还没完全归顺,我愿意率领禁军抗击他们!你们赶紧进宫,求太后下旨,昭告天下,肯定会有忠义之士起兵勤王,到时候就能一举擒住这些叛贼!”
范质点点头,赶紧进宫求太后下旨。韩通则回到府里,召集守御禁军和亲信将领,准备抗击赵匡胤的军队。
可没等韩通做好准备,禁军教头王彦升就带着人冲了进来,怒气冲冲地说:“天命已经归了赵点检,你还想自取灭亡吗?”说着,就下令手下的禁军捉拿韩通。
韩通来不及反抗,就被王彦升一刀砍了头。韩通的手下将士,还把他的妻子、小妾和小儿子都杀了,只有大儿子韩松侥幸逃脱,一路逃到了辽邦。有人为此写诗哀悼韩通:
忠心侍奉君主,只有韩通能做到,世宗在位时,这样的忠臣又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