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缓了好一会儿,才走到赵匡胤面前跪下,声音带着哭腔:“恩主大人,谢谢您救了我,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大恩!”
赵匡胤低头一看,心里又是一惊——这“小子”看着也就十五六岁,皮肤白白的,嘴唇红红的,眉眼长得特别秀气,倒像个姑娘家。他心里琢磨:“难怪这俩山贼这么狠心,原来是把这么个俊后生当‘肥羊’,要是我没来,这孩子早就没命了。”于是温和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跟我说实话,我送你回家。”
那人一听能回家,眼泪掉得更凶了:“恩主,我家离这儿四十多里,在张家庄。我爹叫张百万,大家都叫他张员外。我叫张桂英……我爹就我一个女儿,前几天我穿着男装出来春游,没想到被两位当家的带到这儿来,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我爹了。幸亏遇到您,您真是我的再生父母!”
赵匡胤这才明白——原来这是个女扮男装的姑娘!他赶紧对董龙说:“既然放了她,就得让人送她下山,不然路上再遇到危险怎么办?”
董龙立马叫来四个靠谱的小喽啰:“你们送张姑娘回张家庄,路上好好护着,别出岔子!”
张桂英站起来,又给赵匡胤磕了个头:“恩主,能不能告诉您的名字?我回家让我爹给您立牌位上香!”
赵匡胤摆摆手:“不用了,你赶紧回家吧,你爹肯定急坏了。”
董虎在旁边插话:“张姑娘,你恩人是东京赵指挥的公子,叫赵匡胤!”
张桂英把名字记在心里,又鞠了一躬:“赵公子,要是您以后路过张家庄,一定要来家里坐坐,我和我爹好好报答您!”说完,才跟着小喽啰下山了。这真是:打开玉笼子,让彩凤凰飞回家;解开金锁,让蛟龙重回江河。
当天晚上,董龙让人摆了好酒好肉,三人边喝边聊。赵匡胤问起董龙兄弟怎么跟贪官结仇的,董龙叹了口气:“去年县里的李县官要征‘人头税’,每家每户都要交,交不上就拿地抵。我们家那几亩地是我爹传下来的,我弟不乐意,就跟差役吵了一架,结果李县官说我们抗税,要抓我们坐牢。我们没办法,才带着几个兄弟逃到这山上,本来只想躲躲,没想到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了现在这样。”
赵匡胤听了,拍着董龙的肩膀:“你们是被逼无奈,不算真的山贼。以后要是有机会,我帮你们跟官府说说,让你们能回家种地。”
董虎一听,激动得站起来:“真的吗?要是能回家,我们再也不待在山上了!”
赵匡胤笑着点头:“我说话算话。”旁边一个叫石敢当的小喽啰正好端菜过来,听见这话,小声说:“主公,我也想跟您走……我老家遭了灾,爹娘都没了,是大当家救了我,可我更想跟着您学本事,以后做个能保护人的好汉。”
赵匡胤看着石敢当,见他也就十七八岁,眼神很真诚,就说:“你年纪还小,先跟着董当家好好练功夫,等你本事够了,要是还想找我,就去关西找我——我以后肯定要干一番事业,到时候少不了用你的地方。”石敢当听了,高兴地直点头。
接下来的半个月,赵匡胤在山寨里过得很自在。白天董龙兄弟陪着他逛山,董虎还拿出自己的银枪,让赵匡胤指点枪法。赵匡胤见董虎的枪法只会硬冲,就教他:“枪法要‘巧’,不是光有力气就行,比如对方刺你胸口,你不用硬挡,往旁边躲一步,再用枪杆敲他的手腕,他的枪自然就掉了。”董虎照着练了几遍,果然管用,对赵匡胤更佩服了。晚上几人就围着火炉喝酒聊天,聊江湖事,聊天下事,倒像亲兄弟一样。
可赵匡胤心里总惦记着去关西投亲——他想:“这山寨再好,也不是我久待的地方。我是个大丈夫,得出去闯一番事业,总不能一直躲在山里。”于是一天早上,他找董龙兄弟说:“二位兄弟,我在这儿叨扰了半个月,心里很感激。可我还要去关西找亲戚,想今天就动身。”
董龙兄弟舍不得,董虎拉着他的胳膊:“主公,再住几天呗!我们还没跟您学够枪法呢!”
赵匡胤笑着摇头:“我也想多待几天,可我还有正事要办。以后我要是有能力了,肯定来找你们,到时候咱们再一起喝酒。”
董龙见他态度坚决,知道留不住,就说:“既然主公要走,我们也不拦着。只是这路上需要盘缠,我们寨里也没什么好东西,这点金银您拿着,就算我们的一点心意。”说着,让小喽啰端来一盘银子和金子。
赵匡胤赶紧推辞:“不用不用,我身上还有盘缠,这些你们留着当寨里的用度吧。”
董龙把金银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塞到赵匡胤手里:“主公,您要是不收,就是嫌我们的东西不好!这钱不多,可也是我们的心意,您拿着路上应急!”
赵匡胤见他这么坚持,只好收下,系在腰上。董龙兄弟亲自送他下山,一直送到山岔路口,董虎还在嘱咐:“主公,路上小心,要是遇到坏人,就报我们昆明寨的名字!”
赵匡胤点点头,催马往关西方向走,心里还想着:“董龙董虎是重情重义的好汉,石敢当也很有上进心,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他们收在身边。”
走了大概半天,天上突然乌云密布,太阳也被遮住了。没一会儿,就刮起了风,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很快就把路打湿了。赵匡胤赶紧催马往前跑,远远看见前面有片树林,树林旁边有个大庄院,就赶紧跑过去躲雨。
他刚站在庄院门口,雨就下大了,风也刮得更猛,把他的衣服全淋湿了,冷得他直打哆嗦。正烦着呢,就听见庄院里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青布衣裙的丫鬟端着洗衣盆出来,看样子是要收晾在院里的衣服。那丫鬟抬头看见赵匡胤,吓了一跳,手里的盆差点掉在地上。她仔细打量了赵匡胤一会儿:这人虽然浑身湿透,可腰杆挺得笔直,手里的棍子看着就不一般,不像坏人。
丫鬟赶紧跑回去,对着正坐在客厅里喝茶的张员外喊:“老爷!老爷!门口有个红脸蛋的公子,浑身都湿透了,看着像您说的那位救了小姐的恩人!”
张员外一听,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放在桌上,赶紧拿起伞就往外跑——原来张桂英回家后,把赵匡胤救她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爹,还说恩人是红脸蛋、用一根棍子,张员外就天天让家丁在门口看着,就怕错过恩人。
张员外跑到门口,一看赵匡胤的样子,赶紧拱手:“这位公子,您是不是东京来的赵匡胤赵公子?”
赵匡胤又惊又喜:“我就是赵匡胤。老丈您怎么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