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逐光者百度百科 > 习惯与惯性(第2页)

习惯与惯性(第2页)

他曾经以为,顾言蹊就像他书房里那把裁纸刀,锋利、顺手,用起来得心应手,但坏了、丢了,换一把便是。

可现在他才惊觉,顾言蹊根本不是那把刀。

他是空气,是水,是电力系统,是那个确保一切精密仪器能无声、精准、高效运转的最核心、最不起眼的底层代码。平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一旦抽离,整个系统都开始发出刺耳的噪音,运行卡顿,甚至濒临宕机。

那种无处不在的、令人窒息的不适感,再一次密密麻麻地包裹了他。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下属,而是一个早已深度嵌入他工作和生活每一个缝隙的、不可或缺的“器官”。

这种失控感,比任何一次商业谈判的失败,都更让他难以忍受。

寻找陷入了僵局。傅斯渊的脾气变得愈发阴晴不定,整个傅氏集团都笼罩在一片低气压下。

夜深人静时,傅斯渊常常独自一人留在空荡的办公室里。酒精无法麻痹那种焦躁的空虚感,他开始像强迫症一样,疯狂地复盘与顾言蹊有关的一切。

他调出了过去几年所有与“泄密”事件相关的项目最终报告、财务数据和市场结果。以一种近乎自虐的、审视的姿态,重新检视那些他曾认定是顾言蹊“背叛”的铁证。

他首先看的是城东地皮项目。

当时,顾言蹊“泄露”了一个偏高的底价给魏擎。结果是:魏擎信以为真,试图哄抬价格并囤积周边资源,而傅氏最终以低于那个价格2。5个百分点的价格成功拿地,利润空间反而比预期更大。魏擎的关联公司却因为误判而资金被套,损失惨重。

当时他觉得这是顾言蹊的愚蠢和幸运。现在再看……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一个能从他眼皮底下完美消失的天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他接着看码头区王总那笔烂账。

顾言蹊单刀赴会,拿回了签字的协议和四千万首付款。过程看似激进冒险,但结果是:傅氏成功收回全部欠款,避免了与王总那种亡命徒纠缠可能带来的更大麻烦,而王总之后很快就因其他问题破产跑路,再无音讯。如果当时拖延下去,那笔钱很可能一分都要不回来。

当时他只看到顾言蹊手段过激,差点引发冲突。现在想来,那难道不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代价解决问题的……最高效方式?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北辰计划”上。这是他认为顾言蹊背叛最深的证据。

他重新审视那些被“泄露”出去的情报:

——“星海科技”的协议条款被修改过,几个关键数字存在微小误差,并且附带了一份指向“条款存在重大风险”的备忘录。——核心实验室的图纸是过时的备用方案,安保排班表是理论推演模型,上面甚至标注了“非最终执行方案”。——所有流出的“核心数据”,都带着各种免责声明和推测性词汇。

这些“情报”流出去后,导致了什么结果?

魏擎根据错误情报去做空傅氏集团,碰了一鼻子灰,反而暴露了自己对傅氏的觊觎。北辰计划也暴露在了公共视野,反而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傅氏集团正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前沿发展。傅氏股价因为“泄密”风波短暂波动后,迅速企稳回升,甚至因为应对得当、展现出强大的危机处理能力而赢得了投资者更多信心。所谓的“实验室漏洞”被曝光,傅氏顺势进行了一轮彻底的安保升级,反而堵上了真正的潜在风险。那些图纸和排班表成了误导对手的完美烟雾弹。

傅斯渊看着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对比和结果分析,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缓缓爬升。

一个荒谬绝伦、却又越来越清晰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在他脑中疯狂滋长:

顾言蹊传递出去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致命毒药,而是一份份精心包裹着糖衣、内里却藏着针的“特效药”。

他看似在背叛,实则每一次都在用一种极其危险的方式,在保护傅氏的利益,甚至……在保护他傅斯渊?

那些“泄密”事件,最终受益者,似乎都是傅氏。而受损的,永远是魏擎。

为什么?

如果他真的是魏擎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他不是……那他这三年的隐忍、痛苦、以及最后那句“两清了”,又到底意味着什么?

傅斯渊猛地闭上眼睛,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他第一次对自己坚信不疑的判断,产生了巨大的动摇。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执棋者,冷静地看着顾言蹊这颗棋子在他的棋盘上挣扎。

可现在,他却惊恐地发现,棋盘的另一端,可能一直坐着另一位棋手。而他自己,或许也早已成了别人局中的一部分。

那个他以为脆弱、痴迷、任由他拿捏的顾言蹊,其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种混合着震惊、困惑、和被巨大谜团笼罩的感觉,取代了之前的愤怒。他开始疯狂地想要知道答案。

想知道关于顾言蹊的一切。想知道那些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他从未触及过的真相。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