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并不顺利。安装第一组立柱时,团队发现基础结构需要加强才能承受风力。
"这会增加我们的预算和工期。"项目经理担忧地说。
谢延和桑陌面临艰难抉择:是简化设计还是增加预算?
"我们不能妥协核心设计。"谢延坚定地说,"这是一个永久性装置,我们必须确保它的质量和安全性。"
她们成功说服了基金会增加投资,结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测试与调整
经过四个月的施工,《城市之心》终于初具规模。团队开始进行系统测试。
"当太阳西下,灯光逐渐亮起时,整个装置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效果。"第一次完整测试后,周言兴奋地说。
然而,测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水镜的反射效果在某些角度不够理想,风语系统的声音在强风天气下过于嘈杂。
"我们需要调整水面的角度和亚克力片的材质。"桑陌说。
团队再次投入工作,对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微调。最终,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揭幕仪式
揭幕当天,广场上人山人海。市长、艺术界名流、媒体记者和市民齐聚一堂,期待见证这座城市的新地标。
"我有点紧张。"仪式前,桑陌小声说。
"我也是。"谢延回应道,"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傍晚时分,市长宣布《城市之心》正式揭幕。随着倒计时结束,装置的灯光缓缓亮起,水镜反射着天空的晚霞,风语系统发出轻柔的声响。
"太美了!"人群中有人惊叹道。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走进光林,追逐着变化的光影。情侣们在水镜前合影留念。老人们则坐在周边的长椅上,静静地欣赏着这一艺术奇观。
反响与影响
《城市之心》立即成为城市的新地标,社交媒体上充满了关于它的照片和视频。
"你们创造了一个真正属于市民的艺术空间。"一位艺术评论家写道,"它不仅美丽,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装置也引起了城市规划者的关注。许多城市开始邀请谢延和桑陌为公共空间设计艺术装置。
"我们从未想过艺术能对城市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一天晚上,桑陌站在《城市之心》旁说。
"这只是开始。"谢延回应道,"我们的艺术之路还很长。"
她们静静地站在光林中,看着市民们在装置中互动、欢笑、沉思。在这一刻,她们意识到自己不仅创造了一件艺术品,更创造了一个连接人与城市、人与人的情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