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19世纪末的纽约 > 码头惊魂(第2页)

码头惊魂(第2页)

但她不敢有丝毫松懈。危险无处不在,一个退去,很快会有下一个。她必须立刻找到相对安全的依托。

母亲。安妮残存的记忆里,那个临终前憔悴的女人紧紧握着她的手,气息微弱地嘱咐:“……安妮……我的小安妮。如果……如果能到纽约,去找舅舅……天主仆人会指引你……不要相信陌生人,除了穿黑袍的人……”

这是深植于原主安妮潜意识深处的信任,属于一个虔诚爱尔兰天主教家庭的本能。此刻,这记忆成了聂安唯一的指南针。

她强迫自己虚弱的身体移动,目光焦急地在混乱的码头搜寻。

找到了!在码头稍远处,相对安静一点的空地上,搭着一个简陋的棚子。几位穿着黑色长袍、胸前挂着十字架的神职人员正在那里,向一些看起来最困顿的移民分发黑面包和热汤。他们的存在,仿佛这片混乱沼泽中一小片坚硬的土地。

希望之火微弱地燃起。聂安咬紧牙关,用尽最后的气力,踉踉跄跄地朝着那个棚子走去。

排队领取食物的人大多沉默而麻木。轮到聂安时,她几乎已经站不稳。一位年纪稍长、面容疲惫但眼神温和的神父将一小块面包递给她,看到她摇摇欲坠的样子,关切地问:“孩子,你还好吗?就你一个人?”

聂安没有立刻去接面包。她抬起脸,让神父能清晰地看到她脸上的病容和脆弱。她深吸一口气,没有再用船上那种过于标准的英语,而是刻意带上了一点从记忆碎片里搜刮来的、生硬却足够清晰的爱尔兰口音,这让她显得更真实,也更无助。

“神父……求您帮帮我。”她的声音微弱,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汇聚却倔强地没有落下,“我母亲……她临终前对我说,‘安妮,若你孤身一人,就去寻找主的仆人,他们会像帮助迷途的羔羊一样帮助你’……她告诉我,要相信您的指引。”

她提到了母亲,提到了临终遗言,提到了对神职人员的天然信任——这一切都精准地触动了一位牧者的心。

神父的神情立刻变得更加柔和怜悯:“可怜的孩子……愿主保佑你母亲安宁。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安妮,神父。从科克郡来……家里没人了……”她低下头,瘦弱的肩膀微微耸动。

“唉……”神父沉重地叹息一声,这故事他每天都要听上无数遍,但每一次依然令人心酸。他看着眼前这个女孩,虽然病弱狼狈,但言语清晰,眼神干净,甚至带着一种奇异的韧性,不像有些孩子那样完全麻木。

就在这时,旁边另一个看起来略显急躁、负责维护秩序的男人——可能是教堂的世俗执事,粗声提醒:“神父,布鲁克小姐家需要人的事……”

神父像是被提醒了,他犹豫地看了聂安一眼。提供一顿食物容易,但要安置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却很难。

聂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机会稍纵即逝。她必须抓住那句“布鲁克小姐家需要人”的话头!

情急之下,一段模糊的记忆碎片闪过脑海,是安妮小时候在主日学里反复背诵过的。她几乎是下意识地,用那带着爱尔兰腔的英语,轻声哽咽道:“神父。我什么都能做……‘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TheLordismyshepherd;Ishallnotwant),母亲常说,主的恩典会通过善良的人显现……我只求一个能干活、有片瓦遮头的地方……”

聂安,作为无神论者,向安妮默默地道了一声谢。

这句恰到好处引用的《圣经·诗篇》,出自一个如此困顿的女孩之口,显得无比虔诚和令人心碎,彻底打消了神父最后一丝疑虑。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帮助也值得帮助的信徒家的孩子,而不仅仅是又一个乞食者。

“好了,孩子,别怕。”神父终于做出了决定,声音充满了安抚,“主不会抛弃他的羔羊。算你幸运,我们教堂一位常做慈善的虔诚信徒,伊迪丝·布鲁克小姐,她的府上正需要一名打杂的女仆。虽然工作辛苦,但至少能给你一个干净的住处和稳定的食物。”

他转向那个执事:“带这个孩子去旁边休息一下,给她点热汤。等我忙完这里。”

执事打量了聂安一眼,似乎觉得她太过瘦弱,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的,神父。跟我来吧,小姑娘。”

聂安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一阵强烈的虚脱感几乎让她瘫软在地。她强撑着,对神父深深鞠了一躬,泪水这次真实地滑落:“谢谢您,神父……愿主保佑您。”

她跟着执事走向棚子后面,接过一碗温热、几乎没什么油腥的菜汤,小口小口地喝着,感受着那点微乎其微的热量流遍全身。

她成功了。凭借对时代心理的精准把握、以及安妮残存记忆里那份对信仰的本能利用,她惊退了人贩子,为自己争取到了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关键的一个立足点——一个进入秩序世界的契机。

布鲁克小姐的府邸?女仆?

聂安的思维已经开始习惯性地分析。这意味着从流离失所的移民,变成了有固定居所和工作的佣人。虽然地位低下,工作艰辛,但至少暂时脱离了码头区最赤裸裸的、无法无天的危险环境。这无疑是当前处境下的最优解。

她把找寻那个只知道姓名的舅舅的事情,先放在了脑后。

无论如何,她活过了抵达新大陆的第一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