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逢いたくて > 旧痛新逢(第1页)

旧痛新逢(第1页)

孟砚舒指尖用力按着后腰,从办公椅上缓慢站起来时,墙上的时钟刚好走过下午五点十分。

一阵熟悉的锐痛沿着腰椎窜上来,他无声地吸了口气。连续四个小时审阅研究生论文,对这具身体而言还是太过勉强。他伸手摸向桌角那瓶快见底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熟练地撕开一片,隔着衬衫贴在最酸胀的位置。药膏的凉意逐渐渗入,暂时压下了那磨人的钝痛。

手机在桌面嗡鸣。他瞥了一眼,是母亲。

“妈。”他接通电话,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

“砚舒,下班了吗?今天冬至,回家吃饭吧。”母亲的声音总是带着不放心的关切,“炖了你喜欢的山药排骨汤,你爸特意去买的黑猪肋排。”

孟砚舒揉了揉眉心:“还有个会议纪要要整理,可能晚点到。”

“又是工作!你那腰不能久坐,跟你说多少次了……”母亲的话匣子一开就收不住,“对了,今天峻霆也来,他刚从国外回来没多久,你们好久没见了吧?”

听到那个名字,孟砚舒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

“他来干什么?”声音冷了几分。

“瞧你说的什么话?沈叔叔王阿姨都来,他们家峻霆当然也来。记得准时啊,别让人家等。”

电话挂断后,孟砚舒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下来,十一月底的冷风刮过校园里的梧桐树,枝头仅存的几片枯叶摇摇欲坠。

他最终还是拿起公文包和外套,关灯离开了办公室。

文学院的老楼没有电梯。孟砚舒扶着木质栏杆,一步步小心地往下走。每到这种时候,他就格外痛恨这具不争气的身体——三十出头,腰椎却已经像个老人。

刚到一楼,包里的手机又响了。是学院副院长。

“孟教授,还没走远吧?刚接到学校通知,明天上午九点有个紧急会议,关于和沈氏集团合作建立‘智能文献实验室’的事。你负责的古籍数字化项目是重点,务必到场。”

孟砚舒停下脚步:“和哪个集团合作?”

“沈氏集团,就那个科技新贵沈峻霆的公司。没想到他对人文领域也有兴趣,真是难得。”副院长的语气透着兴奋,“听说捐赠金额很可观,学校特别重视。”

孟砚舒觉得刚贴了膏药的腰部又开始隐隐作痛。

“知道了,明天准时到。”

走出文学院大楼,冷风扑面而来。他裹紧驼色大衣,向停车场走去。路上遇到几个学生,礼貌地向他问好。

“孟教授,天气冷,注意身体啊。”一个常听他课的研究生关心道。

他点点头,继续往前走。在旁人眼中,孟砚舒永远是那个一丝不苟、冷静自持的孟教授,只有他自己知道,此刻他的腰椎每走一步都在抗议。

开车回家的路上,拥堵的交通给了太多思考时间。沈峻霆。这个名字已经多久没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了?至少三年。最后一次见面不算愉快,之后听说对方出国拓展业务,再后来就是偶尔在财经新闻上看到他的消息。

现在他突然回来,还要与自己的学校合作?孟砚舒不相信巧合。

孟家住在城西一个老小区,虽然孟父孟母都有体面的工作——父亲是退休教授,母亲是医院主任医师——但老两口一直舍不得搬离住了三十多年的地方。孟砚舒自己在城东买了公寓,但每周总会回来吃几次饭。

停好车,他看见家门口停着一辆黑色迈巴赫。很新,牌照是连号的。他面无表情地瞥了一眼,径直走向家门。

还没推门,就听到里面传来的谈笑声。走进客厅,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坐在沙发正中的男人。

沈峻霆。

他穿着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没打领带,衬衫领口随意解开一颗扣子。三年不见,他看起来更加成熟了,眉宇间少了些当年的锐气,多了几分沉稳。但那双眼睛看人时依然带着似乎能洞察一切的目光,此刻正落在刚进门的孟砚舒身上。

“砚舒回来了。”孟母亲切地迎上来,接过他的大衣,“刚好,汤还热着呢。”

沙发上,沈峻霆的父母笑着向他打招呼。孟砚舒礼貌地一一回应,最后目光落在沈峻霆身上,轻轻点头:“好久不见。”

沈峻霆站起身。他比孟砚舒高半个头,站起来时有种无形的压迫感。

“砚舒,”声音比记忆中低沉了些,“确实好久不见。”

餐桌上,大人们聊得热火朝天。沈峻霆的父母与孟砚舒的父母是多年老友,话题从往事聊到近况,自然提到了两个年轻人的成就。

“老孟你是不知道,峻霆这次回国,说要重点发展国内业务,还要支持教育事业。”沈父自豪地说,“听说最近在和砚舒的学校谈合作?”

孟砚舒低头喝汤,没接话。

沈峻霆很自然地回答:“是的,明天就去S大签合作协议。没想到砚舒也在那里工作,真是巧。”

孟砚舒抬眼,正好对上沈峻霆的目光。那句“真是巧”说得太过自然,仿佛真的不知道他在S大任教似的。

“砚舒可是文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呢。”孟母亲补充道,语气骄傲,“就是太拼命了,整天坐着搞研究,腰都坐坏了。”

孟砚舒轻轻皱眉:“妈,没那么严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