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减减人数呢?”任睿主动说道,“我和罗诚最初加入小队是为了抓捕巨狼和观察其行为,目前基地已经有了几只巨狼,我们可以留下来做研究。”
罗诚一听这话就坐直了身子,偷看了一眼许荞,又有些沮丧地坐了回去,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庄少磊连忙摇头:“任睿老师,你们两个也算半个队医了。我身上的伤还是你们帮忙照顾的呢!有你们在,我们出任务也放心点。”
许荞撇过头去看罗诚,于私她肯定是不想让罗诚离队的,如果就此别过,再见面不知道会有多尴尬。至于公的层面,在茫茫荒野上多点人手就多一线生机。“要不我在途中打一点猎,物资的重量还能再减减。我也有些担心能源问题,还是再带两箱油吧。”
小队的人纷纷向她投来劝阻的眼神。
“不行,太危险了。”卫杨直接否定了她的想法,又看向丁锦文,“这样吧,我们再要一架随行的充电无人机,在去程半路多充一次电,这样会比较稳妥。”
丁锦文盘算了一下基地现有的无人机数量,有些为难地说:“好,我会尽量帮你们协调。还有其他需要吗?”
卫杨环顾了一圈队友,肯定地回答:“没有了,什么时候出发?”
丁锦文答道:“你们的房车还需要检修,待会儿你们派个人去维修站开放一下使用权限,维修人员会优先安排检修。采矿需要尽早恢复,出发时间就定在明天中午吧。”
散会后,梁冰便往车库里的维修站去,许荞也跟着她一起去了。
许荞没有梁冰那么懂机械,便问:“师傅,都有什么要修的呀?”
师傅踢了踢梆硬的轮胎,“轮胎得补,天寒地冻的最容易裂,还有发动机、电池都得看看有没有冻坏、变形的地方,再有就是各种管道补一层防冻液。你们的车运过伤员,被褥和日用品今天后勤也会来给换新的。”
师傅又抬手指了一圈房车的挡风玻璃,“这个玻璃你们得注意点,年限都有点久了。现在在新源星的产能都在能源和大件的金属制品上,玻璃都是用飞船上的玻璃制品回炉再造的,杂质越来越多,强度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梁冰和许荞担忧地对视了一眼,这的确是个不小的隐患,一时也没有什么应对的办法。
许荞:“我们明天中午就要出发,来得及检修完吗?”
师傅满口答应,两人便离开了维修站。
基地外是个大晴天,许荞没开车,徒步走出了基地大门口。
深冬的阳光照在身上的效果就像冰箱里的灯,主要图一个心理安慰,可风却是实打实地往脸上刮。许荞戴上了连体帽,拉起了发热服的拉链,只露了一双眼睛,往飞船骨架走去。
许荞从小在主基地长大,她记得小时候经常一个人偷偷溜到基地外,到飞船骨架里去探险。
十几年前,人类还处于对新源星磁矿的研究阶段,发热服还是电能的。
有一天,许荞忘记给发热服充满电就跑出去玩,发现没电了又舍不得回基地,直接在飞船里被冻僵了。幸好被负责武器设计的威尔发现,才没冻死在飞船里。
从那时开始,她就跟着威尔一起来到飞船里,看着威尔如何根据飞船上的材料,做出五花八门的武器。
威尔不忙的时候就会教她怎么用,后来发现许荞在用枪方面格外有天赋,就让她选了他执教的射击课,一学就是十年,直到年满十八岁参加职业测试。
回忆留滞,脚步不停,许荞在混着干硬泥土的碎雪上留下一串脚印,离飞船越来越近。
地球每五年发射一艘飞船到新源星,许荞小时候待过的那艘飞船早就被拆解完了。现如今,这半架也快被蚕食干净。
许荞抬头,看到了飞船上的编号2820。
所有飞船上的编号都是飞船抵达新源星的年份,但如今已经是2830年,上一艘的编号应该是2825才对。
飞船边上有几个正在按照图纸做材料切割的操作员,许荞走向前,对抗着切割机的噪音大声喊道:“师傅!问你个事!”
操作员摘下防护面具,“怎么了?”
许荞指着飞船上的编号问:“不是每五年就会到一架飞船吗?怎么这艘的编号是2820?”
操作员一脸疑惑地看着许荞,“上一艘飞船不是失联了,没能抵达吗?这么大的事你不知道?”
许荞一愣,五年前她刚刚转到3号基地,心情差得很。别说和人聊天,连门都很少出,自然错过了这个大新闻。
她若有所思地绕着飞船继续走,如果上一艘飞船没能抵达新源星,会不会下一艘也会出问题?
飞船上新切割下来的合金是新源星上现有强度最高的也是最优质的材料,只是每年都有一定的报废率。原因和玻璃老化差不多,材料机没法完全提纯老化的合金,有些批次质量就会差一点。
若是下一艘真的到不了,接下来五年之内都没有办法增产武器,更没法扩建足够安全的住所。除此之外,飞船上还携带了大量药品、种子、稀有化合物和已经编撰成电子档的历史文化遗产,当然还有随飞的上百条人命。
一个人在两座城市之间搬家尚且是一场兵荒马乱,一个物种要在星球之间的搬家则是要持续上百年,丢失任何一艘飞船都是巨大的损失。
许荞抬头盯着天空,恨不得把天空盯出一个洞来,好让那艘在路上的飞船就像一个大馅饼一样直接掉下来。
然而老天只给了她又一阵冷风作为回应,吹得她的脸更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