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十二金兰义云天
自上次过后凤梁便更深入地学习文学典籍,希望能从典籍之中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以及智慧的传承,今日如往常一样,凤梁在窗前读书,忽然一阵白烟飞升,白眉仙长便现身在凤梁面前,而凤梁看到师父的到来急忙礼拜恩师说道:“师父到访,弟子未曾远迎,望师父恕罪。”白眉仙长捋一捋胡须说道:“凤梁不必多礼,为师今日前来有事相告,如今你所修的内丹九阳真气,功法日益高深,甚是可贵,但是灵气逼人,反而会感召外道邪魔的窥探,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所以你需要佩戴一块玉佩,玉佩不仅可隐藏你内丹之灵气,还可以更好地护持你的丹田养护你的内丹。”凤梁听到师父所说便请教师父:“需要怎样的玉佩,来护持我的丹田?”白眉仙长说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天机不可泄露,你后面还有更大的责任!”说罢,白眉仙长便隐于白烟,逐渐消失了踪迹,凤梁说道:“恭送师父!”
在师父离开后,凤梁就想着如何寻找玉佩,第二天早上凤梁给可青打去电话,想要和可青一起去,但是可青最近忙于公益活动,暂时腾不出来时间,所以凤梁就一个人去了当地的古玩市场里看看是否有合适的玉佩!当凤梁走进古玩店,仿佛看到了一个历史的微缩窗景,展示了岁月的沉香与文化的底蕴,漫步于古玩城的回廊之间,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古老的气息,仿佛让人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这时凤梁逐次进入每一个古玩店,寻找与自己有缘的玉佩,这些玉佩各式各样,晶莹剔透,并且每一块玉上面都雕琢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的玉雕琢的像美人一般,也有的像怪石一样,让人眼花缭乱,个个都是那么纯净和清透。
凤梁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选择,正当凤梁发愁之时,这时候墙上的一幅画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这画画的是簇拥在一起的兰花,画中兰花栩栩如生,犹如真的一样,让人陶醉其中,看到此画凤梁便想起来一首诗,念了起来:“孤根不与众花开,兰花独守一片白;清芬溢四野,高洁自中来。”凤梁正看得入迷,头发上的飘带不知何故却掉落飘在一个角落里,当凤梁前去捡起飘带之时,突然看见飘带旁边有一个盒子,凤梁打开盒子一看原来盒子里面是一块玉,玉质温润、细腻、洁白无瑕且纹理如画,像一幅鲜活的画卷,让人感到如春风般的温暖,玉上面雕琢一朵兰花,就如同画上所画兰花一样,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接着拿起玉佩仔细看了看,发现这块白玉上面雕琢的兰花,居然有一丝裂痕,这时凤梁忽然心痛不已,不自觉的打了三个哈欠,接着眼泪不自觉的流下来了,(这是凤梁的一种特殊感应)。
这时卖玉老板说道:“姑娘,这块玉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因为有些瑕疵,我便把它单独放在这面架子旁的角落里,没想到这块白玉和姑娘挺有缘的!”听到老板所说,凤梁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说不定这就是冥冥之中要找的玉佩,这时凤梁想把这块白玉购买走,于是便向老板询问起了价格,这时老板说这块玉是他太祖父留下的传家玉,本来不想卖的,因为现在市场经济不好做,再加上有些瑕疵如果姑娘诚心要,也是可以售卖的,凤梁说道:“那实在是太好了!”凤梁和老板谈好价钱后,便把这块雕刻有兰花的白玉带回家了。
回到家里,凤梁把玉佩擦拭了一下,擦拭后的白玉看着更加晶莹清透了,然后凤梁便把玉佩戴在胸前,凤梁感觉困意特别重,然后便躺在椅子上休息,就在凤梁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之时,只听见有人说话,但是一直看不到人影,凤梁起初也没有在意,就继续睡了一会儿,然后凤梁便进入梦境之中,这个地方白雾缭绕,山峦重叠,在这山峦之中有一位男子,这位男子长得高大威猛,正气凛然,虎背熊腰,仿佛一尊铁塔,他的长发整齐地梳在脑后,露出宽阔的额头和刚毅的脸庞,他的双眸炯炯有神,散发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这时这位男子声音洪亮地说道:“谢谢贵人你把我带回来,我已在此等候六百年了,一直等待有人将我救赎!”凤梁不解地问道:“请问你是何人?为何在此等候?”这位男子说道:“我是存在你所买回玉佩里面的人物,名叫金兰,我的魂魄已借助这块玉佩生存了六百年。”凤梁问道:“你是遇到什么困难,但说无妨。”
这时男子娓娓道来:我原是六百年前,朝金国的大将军,因越虎国国王看上了我们朝金国的十二座城池,举兵攻打我们朝金国,两国阵营对峙,炮火硝烟弥漫战场,战斗一触即发。
激烈的交锋即将展开,两股势力在战场上交锋,刀光剑影战马嘶鸣声势浩大呈现出无比激烈的混战局面,此次战役之中朝金国死伤惨重,就连朝金国的三朝元老也在此次战役中壮烈牺牲。
后来朝金国的佞臣“柴荣”在国王面前说:“不如割地求和让给越虎国七座城池,好保朝金国的太平江山。”此举引起了群臣争议,柴荣的党羽及一些贪生怕死之辈选择议和,而朝金国的忠臣良将,坚决反对议和。
我站出来说:“头可断,血可流,纵然战死沙场被马踏如泥,也要誓死护佑国家主权不容侵!”
这时,皇帝说道:“那就让金兰将军,带兵出征,护我河山。”金兰将军接到虎符便与其十一位义弟,一起去守护这十二座城池。
看到这城楼之下硝烟四起,当金兰将军不知所措之时,忽然一位道长从天而降赐给金兰将军一部《天法兵书》,说道:“此书可助你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金兰将军接到兵书,喜出望外,正要感谢老者之时,只见老者飘洒飞升,早已不见了踪迹。
金兰将军翻看兵书,身体如同触电一般,顿时参悟了兵书中的阵法奥秘,他豁然开朗,让自己的十一位义弟,摆成长龙阵,自己站在长龙阵的明堂口,其他兄弟则站在水口与龙虎杀等风水口,排兵布阵形成排山倒海之势,两国战争再次一触即发。
荒野之中,两军对峙,鼓声震天,敌我双方你来我往拼死搏斗,为争夺最后的胜利而努力,战场上箭矢如雨,刀光剑影,惨叫声与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残酷而又壮观的画面。
当金兰和十一位义弟以长龙阵攻击之时,忽现青龙腾空而起,龙披金甲迎朝日,霸气凌人震四方,龙吟震天响,山河皆动摇,只见朝金国的将士,一鼓作气打得越虎国片甲不留,仓皇逃跑,此次,朝金国大胜,越虎国写下了降书(原来金兰将军排兵布阵,排成长龙阵,站在明堂上,提升了风水的龙场,打得越虎国白虎仓皇出逃,运用了青龙压制白虎之局)。
金兰带领随他出生入死的十一位兄弟,在此次战役之中大获全胜,举国欢喜。
前方胜利的捷报传至朝廷,满朝文武欢呼雀跃,这时有人来到柴荣面前,窃窃私语不知说了什么话,只见柴荣脸色沉重,而国王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随后柴荣来到皇帝跟前悄悄地说了一些话,皇帝突然变了脸色,气愤的说道:“他敢如此,我就让他死无葬身之地。”柴荣又贴近国王的耳朵前说起了悄悄话,接着国王便说道,就按柴爱卿说的办。
金兰将军凯旋,民众夹道欢迎,当金兰将军正要朝见国王之时,柴荣说道:“金大将军,鞍马劳困,护国有功,实在是辛苦啦!国王这几天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便先派我来给你接风洗尘。”
说完,柴荣便将一把宝剑赐给金兰,说道:“金大将军,护国有功,国王御赐华裳宝剑。”这时金兰及时跪下接旨并谢国王御赐之恩。只见那这把宝剑由纯铁铸成,剑身修长,薄如寒翼,泛着寒光,剑锋锐利,通体晶亮如霜,宛如一位沉默的杀手,有种说不出的寒杀之意。
这时柴荣说道:“金兰将军,三日后国王会在虎啸山等你,为你接风洗尘,到时你可佩带宝剑前去。”金兰问道:“柴丞相,国王面前怎么可以佩带宝剑?”这时柴荣说道:“哎哟,金将军多虑了,此剑非彼剑,这是皇帝御赐华裳宝剑,你佩戴是国王对你的器重,国王自然高兴。”这时金兰说道:“如此说来,微臣遵旨!”
很快到了金兰见皇帝之日,于是金兰只身来到虎啸山,这座山峰如一只巨大的老虎,张着大嘴,好像要吃了这天空,使人望而生畏,好像稍不留神便会葬身其中,看到此情此景让金兰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不祥,只见皇帝坐在山石宝座,那宝座上面有一石头雕刻的白虎张着大嘴,恐怖极了。
这时金兰叩拜国王说道:“末将叩拜国王。”本以为皇帝会嘉奖金兰,没想到皇帝勃然大怒地怒斥道:“好个金兰,佩戴华裳宝剑来见本王,莫非想要杀我不成!”这时柴荣领着御林军浩浩荡荡地来到这里说道:“金兰,大胆,佩带宝剑来见国王,看来你早有反叛之意,来人呐,抓住反贼。”这时金兰大喊道:“冤枉啊!冤枉啊!”
但是金兰的狂吼似乎是那么无力,皇帝没有给金兰任何解释的机会,御林军便上前擒拿金兰,只见,金兰双腿交叉,身体旋转无数圈,稳稳落地,随即拔出腰间华裳宝剑,剑舞如龙,寒光闪烁,展开一阵厮杀但一人难抵万兵,金兰最后还是受伤被御林军生擒。
这时虎啸山冲出一批敢死队,原来是金兰的十一位义弟,他们冲锋陷阵与御林军展开殊死搏斗,混战开始了双方的攻击凌乱而猛烈,每一次打击都像是要将对方置于死地,他们本是一国之兵,现在却仿佛是仇深似海的敌人,这时金兰的一位义弟弘义对国王说:“我们誓死保卫疆土,护卫12座城池免遭掠夺,如今凯旋,国王不但不嘉奖反倒要置我们于死地,究竟是为何?谋杀忠臣将为天地不容。”
弘义的一番话让国王内心有些动摇,这时柴荣又说道:“国王不能听信他们谗言。他们与越虎国打仗之时,摆下青龙之阵,龙腾上天,主位明堂,一国不容二主,国王若不杀了他们,恐江山社稷不保。”就这样糊涂的国王下了诛杀令。
皇帝启动了石头上的白虎机关,只见弘义和连同的十位大将一同落入陷阱中,只见那陷阱里有万把宝剑,把把亮白光,锋利无比,十一位将军的身体被万把宝剑贯穿,血液从刀尖顺着剑身流到将士的铠甲之上,每一滴血液都在诉说着内心的不甘与愤恨,最后不知这是哪位将军腹中的肠子透过衣服挂在了剑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