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开局败光八个亿百度百科 > 第94章(第1页)

第94章(第1页)

那些欧洲的公务人员就更不用说了,上班用一套联系方式,下班工作手机一关,办公室门一锁,才不可能像国内人民公仆那样,免费加班,随叫随到地处理百姓的疾苦。

赵星星有过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提起这个事的时候深有感触,她还说起留学就读的名校教学楼,开电梯的大爷早上八点半上班晚上五点半下班,中午休息一小时,周六日和所有节假日也必然休息,非工作时段不管楼里有没有师生,人家都是电梯一锁,下班时间一分钟不多呆。

以至于经常有师生因为做实验早出晚归,被困在高层,没有电梯,自行爬楼解决。他们和校方投诉许久,校方都不作响应。毕竟该员工是拒绝领取加班补助,就要求按时上下班的,这是人家的自由和权力,校方也没有多余预算资金额外雇佣一个人在他不上班的时候值班。

反正人家国外打工人就这么霸气,动不动还经常罢工要求加薪。赵星星就赶上过好几次,地铁公交司机罢工、清洁工罢工、教师罢工,民众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过真正的有钱人资本家,都有自己专属的服务团队,反而影响很少。

林若妍问:“那么你们不觉得国内的打工人也要学习一下海外的那种工作模式么?你们一天到晚加班不累么?”

几个总监相视愕然,彼此对了一下眼神,心想这是老板试探他们么?试用期还没过呢,他们不加班加点做出一些成绩,怎么对得起那么高的薪水和月月发的奖金?万一试用期表现出了吊儿郎当的疲态很容易就被淘汰了,到哪里去找比这家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呢?

带薪去国外考察,不用自己花一分钱,除了挣工资还得到了十几万的伴手礼,这是老板?这简直是活菩萨啊!

他们唯有用加班加点多做事,力争把房子卖到预期的高单价,才能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可是太难了啊,现在别墅才三万多,城里最贵的多层公寓都不到三万一平米啊,必须想办法增加价值感。

林若妍感觉已经没办法与这些总监们共处一室了,她无论怎么说,结果都是他们加班更严重了。虽然公司对于加班的员工有两倍工资以及晚饭、交通费补助等等,人力成本这边消耗会多一点,但是员工们的身体更重要啊。如此废寝忘食地拼搏,让她这个老板怎么好意思每天迟到早退翘班摸鱼?

她只能在上班时间外出,去假装跑业务了。近期重点还是落实一下生物产业基地那边有没有政策的消息,厂房都可以等着慢慢盖,她先在大x区这里注册好合规的公司,才能开启y国那边的正式收购流程。

产业园运营

此前林如许被大x区的人请去洽商,看过了那个科技园区,那里据说已经参照京市最好的科技园区标准制定了政策优惠条件,并且区里已经明确提出,要重点扶植生物医药相关企业。

林如许当时看了园区已经建出来的两栋楼和未来的远景规划,并没有承诺什么,现在林若妍突然提,要办医疗器械方面的自研公司,就让他有点意外了。

难道是李一琪私下与林若妍一直保持联系,还是两人在y国见面后碰偶然撞出的火花?不过看李一琪的来信,应该主导方是林若妍,李一琪甚至以为是他从中牵线。

自己这个妹妹真的是胸有沟壑,开了地产公司还不够,投资影视,还打算在医疗器械这种行业内闯出名堂?

林如许没有反对,那个行业对他一直经营的林氏集团公司而言是陌生,但至少属于实业的一类,总比房地产更容易理解。与其他生产类型的公司一样,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建厂,然后生产销售而已。

林氏集团下属的各种生产制造业都是这个套路,集团里有很成熟的团队能全方位辅助林若妍将这个公司开起来,收购境外的企业也不成问题。林氏早几年已经与境外的一些企业有合作,不过人家很少会这样打包彻底的连地皮工厂技术和工人都转让的。

有了亲哥那边的专业团队支持介入,林若妍需要亲自动脑子做的事情就不多了,她只用代表集团,去目前科技园区现有的两栋楼里选出合适的地方作为公司地址,其他手续都由科技园区内的人员以及林氏集团这边的团队对接完成。

如何选楼,这倒是林若妍喜欢的问题,成年人才不做选择,她打算都租下来。

林若妍找到大x区具体管理这个事的负责人了解情况,知道产业园第一期两栋楼是刚建成,尚未对外租赁,房子都是按照大框架的厂房模式来的,建安成本有限,毛胚交付,是希望入住的企业自己按照需求装修隔断。

最初盖楼的时候想法没有那么明确,这种厂房本身做什么生产都行,但是现在主攻方向是生物医药,在专业领域内对科研和生产需求的电力负荷、管线排布、通风环保等等具体要求,他们也不知道,也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员,根本管不过来。

林若妍一琢磨,这事她或许能当个二房东。

产业地产的兴盛是十年后了,现在弄个科技园区,基本就是盖统一的办公楼和厂房,毛坯状态交付,入驻企业也没指望这里能有什么精装修的概念,楼好用不好用都是凭运气,这个园子的厂房不够大不宽敞,那就去看看别的园子呗。

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除了个别几家大型老牌的药企,新生的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特别明确成熟的场地概念。

这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初创企业需要孵化,就像原书李一琪开办的公司一样,公司没几个人,办公和实验的场地规模都不大,租不起更大的厂房,甚至做实验也是跟人拼场地。产品研发出来,再租生产线试产,连买自己的生产线都没钱。所以这类企业特别依赖专业的产业基地,除了政策外,还能提供实验室和设备的孵化说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