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什么那么做的必要?
若不是,那,一个人为何会在突然之间变聪明?
沉思间,裴君泽放下手上的纸条,拿起第二枚蜡丸捏破,展开其中的纸条。
看见纸条上打头的“温家大姑娘”五字,裴君泽眼神微凝。
又是她!
看完后,裴君泽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救人……温长宁?
以温长宁之前表现出来的性子,她不主动找事已是难得。
不但变聪明了,性子也变了?
裴君泽抬眸看向影寒,“让左相府的密探想办法探听一下,温大姑娘近日是否有什么异常。如有机会,确认一下她是否还是本人。”
“是,主子。”
“让他们尽力即可,若事不可为,便不必强求,不要暴露自己。”裴君泽补充道。
温明谦谨慎多疑,那两名密探是好不容易才塞进去的,还都是前院的人,无故踏足后院肯定会引起怀疑。
至于温长宁,总归是要入宫的,是人是鬼,到时候自会知晓。
影寒领命离开后,裴君泽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打着,眼眸中寒星闪烁。
这贺洵也该查查了。
今晨起得早,在寿康宫应付太后也让人身心疲惫,回房后,温长宁便躺在美人塌上闭目养神。
在原著中,裴君泽因周怀之没参加殿试,彻查之下才将作恶多端的贺霖元及其背后的靠山贺洵绳之于法。
如今,因为她的干预,周怀之安然无恙。
那么,又该如何牵扯出贺洵父子?
夏朝的官员体系与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相似,设三省六部。
其中尚书省统辖六部,尚书令虚置,下设左右仆射,主理六部事务,把控朝纲,便是朝野所称的左右二相。
监察体制虽趋于完善,但在前两任皇帝的不作为之下,御史台和地方按察使也早已沦为权臣党争的工具。
监察百官与地方的监察机构形同虚设。
裴君泽有心改变这个局面,奈何朝中官员大部分皆是二相党羽,只能通过科举为朝堂注入新鲜血液。
只是,亲政之前的科举在左右二相和当时的内侍监的操纵下,选出的进士皆是投靠了三大派系之人。
直到三年前裴君泽御驾亲征,以身涉险,收回部分兵权,以雷霆之势铲除了最为横行无忌的专权宦官,震慑住另外两大党派,才真正摆脱四面楚歌的困境,收回旁落的君权,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那次科举考试的公平进行。
今年的这次科举,是裴君泽亲政后的第二次科举考试,也是他选任忠君为民能匡扶家国社稷的有能之士的重要途径。
如今的御史台皆是两党之人,也因如此,裴君泽才会那般看重周怀之。
这贺洵是刚从连州调任入京的官员,他背后的人是——
右相!
温长宁睁开眼睛。
所以这事,还是得让温明谦出面。
在前往前院的路上,温长宁斟酌着待会儿见到温明谦之后的措辞。
除了贺洵纵子行凶,还有抚恤银子被贪墨一事。
兵部掌管兵籍,负责统计阵亡将士名单和确定抚恤标准。
兵部尚书虽是右相孟明德的人,但掌管国库银钱进出的户部尚书是温明谦的人,他是否牵涉其中尚未可知。
所以,此事不能让温明谦知晓。
得想办法告知裴君泽,让他去查。
“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