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涛将差服跟佩刀,如珍宝似的,捧在手里,浑浑噩噩的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哪怕过去好几个时辰。
但到现在,他依旧觉得大脑一片混乱。
快要家的时候,屋内灯火通明,隐隐约约有数道身影,他知道那是他家的亲戚,自从他帮助二叔后,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不知从哪冒出来的。
总是出现在他家。
有的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午饭,晚饭都在这里吃,直到天彻底暗了,才会离开。
原先钱涛是有很大意见的,你们这是把我家当成食堂了啊。
每天都这样吃?
但看到娘有人陪伴,他想想也就算了。
毕竟他一到码头就是一整天。
留下娘独自在家。
他也不放心。
屋内。
钱氏躺坐在床上,满脸微笑的看着眼前这群亲戚。
亲戚的确是亲戚。
就是很多年没有联系过了而已。
此时,一位中年男子,忙前忙后,“大姐,你也知道,你这外甥到现在都还没成家立业,找媒婆看过几个,人家嫌弃他没工作,所以我想问问,能不能托涛儿,把他这表弟给弄到码头,弄一份工作?”
在屋内的桌前,坐着一位少年,昂着脑袋,趾高气昂。
“爹,我才不去呢,码头有什么好的,日晒雨淋的,我最近都在学习律法,等明年,我可是要考取治安府,成为差役的。”少年得意道。
一旁的妇人,拍了一下儿子的脑袋,“怎么说话的,这不是还没开考嘛,你先去码头干一顿时间,补贴点家用不行?”
少年捂着脑袋,嘀咕着,“你们非得带我来这里干什么啊,码头有什么好的,忠义堂帮主都被拿下了,鬼知道那王长海什么时候被拿下,到时候被连带,你们还得去监牢里看我。”
钱氏微笑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她高兴啊。
有人来咱这破棚户区,不就说明,自家孩子有出息了,有人来求办事了。
咯吱。
门开了。
二叔端着鱼汤进来,看到躺在床上的大嫂,“大嫂,这是刚熬的鱼汤,你趁热喝。”
身后,还跟随着一位男子,怀里抱着小孩。
“大妈。”男子尊敬道,然后拍了拍怀里的小孩。
小孩懂事的喊声,“大奶奶,好。”
“诶,诶,好。”钱氏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些果,“吃果,大奶奶给你的。”
“谢谢,大奶奶。”小孩眼前一亮,挤出爹爹怀抱,落到地面,爬到床上,依偎在大奶奶身边,开开心心的吃着果。
先来的一家看到钱氏对这一家如此热情,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钱氏道:“小钱病好了?”
“托大妈的福,好的差不多了。”
“那就好,那就好。”钱氏点头道。
眼前的才是她钱家血脉相连的亲人。
虽说曾经联系也少,但自从钱涛帮了他二叔事情后,他二叔便时不时的送来鱼汤。
此时,中年男子道:“大姐,你看这事能不能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