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汴京生活日常东边小耳朵全文阅读 > 16做客(第1页)

16做客(第1页)

谭贤娘不善言语,更从不曾像陈妈妈那样,亲亲热热地抱着卢闰闰说些推心置腹的话。

不喊卢闰闰心肝、乖乖儿,但她对卢闰闰的母爱,从来都是毋庸置疑的。

卢闰闰扬起一个笑容,真切、明媚,眼睛里有光采,“我知道!”

当一个母亲爱着她的孩子,她的孩子又岂会一无所觉?

无声的、沉默的爱,并不是能用来偷懒的借口,真正的爱,是会被感知的。

在无言却温馨的氛围中,时光流逝得很快,似乎片刻间就到了谭家外翁的宅子前,轿子稳稳当当落下。

因是前来谭家吃谭闻相过继进谭家认亲的席面,即便只是借着这个名目,但是礼数不能有缺,谭贤娘还是备了礼的,一盒是遇仙正店的点心,虽说她自己就是汴京有名的厨娘,但送礼比起自己做的到底还是大正店买的点心让人觉得值钱也郑重一些。

谭贤娘不是刚愎自用的人,她对自家二嫂显然很了解,才特地买的点心。

不仅如此,还有一匹品质无暇的浙绢。这既可以用来做衣裳,若手头缺银钱,也可以用来典卖。有时朝廷也会用绢帛来抵官员的俸禄。

卢闰闰记得她娘带的这匹浙绢是上等绢,花了一贯三百五十文买的。

这可不算少了,都快能抵上她家一间屋子一个月的掠房钱。

轿外的唤儿等轿子一落稳,就将轿子里的礼给提了起来,跟在二人的身后。

雇轿子的钱是昨儿就给好了的,给了车马行,毕竟出来做客,在人家门前拎着荷包挨个数铜钱多少有些不好看。

谭家的宅子没有卢家的大,巷子更没有卢家所在的巷子规整,打眼一看,许多人家偷着往外多盖个草棚,建个小茅屋什么的,多少有些不齐整。但因此做买卖的人多了,街角还有许多担着竹篮子叫卖瓜果蔬菜的,各处都是人气,便显得热闹。

然而也有弊处,做什么买卖的都有,味道混在一块,杂了些,闻着混浊。

谭家住的就是个用墙围起来的小宅子,里面大的小的算上灶房和耳房,拢共才六七间房。谭贤娘出嫁前住的屋子早被移作他用,如今收拾出来给谭闻相住。

但说起来,谭家住得也算好了,自己家独一个院子,还有一口井,只是不知道是先有的宅子再打的井,还是先有的井再在上头围起来盖了个宅子。

而像同一条巷子里住的好些邻里,屋子就是屋子,彼此相邻,压根没有什么院子正门的说法。甚至就连挑水都得去两条巷子外挑,若想图轻省,到谭家打水,谭二舅母嫁进来几年后就开始要收钱,本想图个进项,哪知道邻居们不依了,闹了好一场。

说从前几十年都不要钱,怎么如今就收钱了呢?

谭家二舅父性子懦弱,什么都听谭二舅母的,至于谭家两个老人俱是装聋作哑,只叫谭二舅母在外与人争口舌。

最后连远在边关的谭大舅父都知道了,去信一封,严令不许家里在这上面收钱,每月又多寄了些俸禄,这事才作罢。

不过嘛……大舅父有他的严令,二舅母自也有她的对策。

*

因着宅子里时常进人,家里又有主事的人,不像卢家一门妇孺老弱,故而门一直开着。

卢闰闰下轿子时,正好能看到有两个邻里在里面打水。

一个先来,一个后到。

谭二舅母对那个先来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一会儿撇嘴,一会儿斜眼哼唧,嘴里还道:“有些人呐,真是没眼色,一点礼数也不懂。”

而对那个后到的,几乎是一看着就笑容满面,直接把人拉着到井边,挤开先来的那个,让后到的先打水。

后到的那位面皮薄,推脱了两句。

谭二舅母直接拎起打水的木桶就连着绳子递到她手里,跟着亲亲热热地挽着人家的手臂道:“你上回给我送的莲蓬,里头的莲子新鲜白嫩,可真好吃,我家哥儿喜欢得很呢!”

汴京多河,又逢夏日,莲蓬其实不值几个钱,但谭二舅母就是这个性儿,只要能占些便宜,莫管多少,心里总归舒坦些。

谭二舅母其实已经听见门外的动静,她了了这一桩官司以后,便脚下生风,迎到门外。

待她看清唤儿手上拎的遇仙正店的点心盒子,以及那匹浙绢后,脸上的三分客气就变作十分热情,“来啦?我想你们就是这个时辰到,早早就候在门前等了,哪知道正遇上邻里来打水。

“来来来,快些进来。”

谭二舅母说话间,就凑到了唤儿身边,直接把东西给接了过去,笑得比花还灿烂,喜滋滋道:“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

“唷,这是浙绢吧?前年开封府卖染了渍污的浙绢,倒是比平日便宜了两三百文,奈何去买的人太多了,你二哥做事慢手慢脚的,等我俩到的时候,早卖空了。”

谭二舅母越说越高兴,把人往正堂的那间屋里迎。

中间,她还不忘给那个先来打水的邻居翻了一个白眼。

说是正堂,其实并不气派,也不能说宽敞。进门先看见中间供着的两个牌位,是卢闰闰外翁的爹娘,貌似边上还供了姜太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