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一 > 第24章 去二仙桥(第1页)

第24章 去二仙桥(第1页)

仓库的铁皮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清晨的阳光斜斜地切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细小尘埃。刘峰站在门口,目光缓缓扫过略显空旷的仓库。墙角那堆贴着封条的箱子己经搬走,只留下一块方形的、颜色稍浅的地面印记,像一块刚刚愈合的伤疤。

陈宝山跟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带着几分如释重负的轻松:“刘经理、都清点完了。除了那批芯片,别的货一样没少。账本和票据也都归置好了。”

刘峰没说话,走到那张老旧的榉木账桌前。桌面被擦得干干净净,算盘珠子也重新串得整齐。他拉开抽屉,里面是码放有序的进货单、合同和票据存根,每一摞都用牛皮筋仔细捆好。最上面,放着那份与张立新签订的联营合同草案,纸张还散发着淡淡的油墨味。

他拿起合同草案,手指在“立新电子技术服务中心”的公章上轻轻。红色的印泥似乎还没干透,带着一点的触感。

“宝山哥,”他开口,声音在安静的仓库里显得格外清晰,“张立新那边,约的几点?”

“约的九点半!”陈宝山连忙应道,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小本子看了看,“在二仙桥他们公司办公室。我一会儿就把咱们的样品和资质文件都带上。”

“嗯。”刘峰点点头,将合同草案小心地放回抽屉,“这次去,把咱们库存里那几台最新的“夏普’科学计算器也带上。张立新是技术出身,他懂行,给他看最好的。”

“明白!”陈宝山眼睛一亮,“我这就去装箱子。对了,刘经理,张所长早上捎来话,说让咱们放心,赵建国案子的事,基本不会再牵扯到咱们这边了。”

刘峰沉默了一下,目光投向窗外。胡同里,几个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推着自行车走过,车把上的录音机里飘出轻快的流行歌曲旋律。远处,工地的打桩声有节奏地传来,像这座城市蓬勃的心跳。

“风波过去了,路还得往前走。”他转过身,语气沉稳,“跟张立新的合作,是咱们走上正轨的机会。手续、账目、货源,每一步都得扎扎实实,不能再出半点纰漏。”

“您放心!”陈宝山拍着胸脯,“吃一堑长一智。我这回肯定把眼睛擦得亮亮的,条款一个个抠!”

刘峰走到仓库角落,那里堆放着新到的“东方红”计算器包装盒。他拿起一个,仔细检查着上面的标签和生产日期。“宝山哥,以后所有进货,不光要对票据,还要随机开箱验货。质量,是咱们立身的根本。”

“记下了!”陈宝山重重点头,“我回头就弄个验货的本子,每批货谁验的、啥情况,都白纸黑字写清楚。”

阳光渐渐升高,仓库里变得亮堂起来。刘峰帮着陈宝山将需要带去的样品和文件装箱。那几台崭新的“夏普”科学计算器被用软布仔细包好,放进了专用的木匣子里。

“宝山哥,”刘峰一边封箱一边说、“等和张立新这边稳定下来,我看咱们是不是也能琢磨琢磨,像南方那边似的,搞个小门脸?不光批发,也零卖试试?”

陈宝山手上动作没停,沉吟片刻:“步子不能迈太大。先借着立新公司的渠道,把批发做稳当。门脸的事…等年底看看情况再说。”

箱子封好,刘峰拍了拍手上的灰:“成,听您的。稳扎稳打!”

这时,院门外传来邮递员的铃声和喊声:“刘峰!盖章!”

陈宝山小跑着出去,很快拿回来一封信。信封是淡黄色的,右下角印着“上海戏剧学院”的字样,娟秀的字迹写着“刘峰同志亲启”。

刘峰接过信,指尖在熟悉的字迹上停留了一下,嘴角微微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他没有立刻拆开,而是小心地将信夹进了账本里。

“宝山哥,”刘峰提起那个装样品的木箱子,语气平静却坚定,“今天,把咱们的新路子。彻底走通。”他顿了顿,看向陈宝山,“往后,咱们都这么熟了,就别总刘经理刘经理地叫了,听着生分。叫我小刘就行。”

陈宝山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笑开了花,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哎!好嘞!小刘!”他声音洪亮地应了一声,扛起箱子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走!咱们去会会那个张立新!”

绿色的东风三轮摩托车突突地行驶在通往酒仙桥的公路上,车斗里,刘峰和陈宝山并排坐着,中间放着那个装着样品的木箱子。风吹乱了他们的头发,却吹不散两人脸上的专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