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一 > 第37章 就在这儿好吗(第1页)

第37章 就在这儿好吗(第1页)

“刘峰,我不想回去了,就在这儿…好吗?”何小萍稍稍鼓足了勇气说自己的想法,与其面对继父的冷眼以及母亲的沉默,在这儿比在家更好。

“好啊,有小萍同志在,我这小院也算是蓬荜生辉了”

“少给我说客套话。”

“得嘞,我去拿碗筷顺便整点蒜……”

饺子在锅里翻腾着白浪时,李晓梅拎着个布兜笑嘻嘻地推门进来,兜里装着家里刚炸的茄盒和春卷。“峰哥,何姐姐,我妈让送点年货过来!”她鼻尖冻得通红,眼睛亮晶晶的。

三人围坐在炉边,油纸包摊开在算盘旁,油香混着煤火气。李晓梅咬了口茄盒。含混地问:“何姐姐,上海戏剧学院是不是特别气派?上课都教演戏吗?”

何小萍擦擦手,接过刘峰递来的饺子汤:“教形体、台词,也排大戏。排练厅的镜子从地板通到天花板。”

“真好啊…”李晓梅托着腮,眼神向往,“我初中毕业就帮家里看摊子了。何姐姐你还会英语呢吧?”她忽然扭头看刘峰,“峰哥,你以前在文工团也演戏?演啥样的?”

刘峰正低头剥蒜,闻言动作一顿。何小萍眼角弯了弯:“他演《红色娘子军》里的洪常青,举着红旗冲在最前头。排练时给女兵们打饭。道具枪坏了都找他修。”

李晓梅噗嗤笑出声:“洪常青?就峰哥现在这天天拨算盘的样子?”她比划着,“我还以为他顶多演个不说话的树桩子呢!”

何小萍用胳膊轻轻碰了下刘峰:“他那时可较真了,洪常青就义前那段台词,半夜还在操场练。有回摔沟里,瘸着腿还坚持彩排。”

刘峰耳根发烫,把蒜碗推过去:“陈年旧事提它干啥。”可李晓梅分明看见,他转身去捞饺子时,嘴角是绷着笑的。

锅盖掀开,白雾腾起。三人就着蒜醋吃饺子,李晓梅叽叽喳喳说胡同趣事,何小萍偶尔插几句上海见闻。刘峰多数时候沉默,只不停往两个姑娘碗里添饺子。有次递醋瓶时碰到何小萍的手指,他缩得比对方还快。

夜深了,李晓梅拉起何小萍:“何姐姐去我那儿睡吧,我娘新拆洗的被褥!”走到院门口,她突然回头冲刘峰眨眨眼:“峰哥,明天贴春联要爬高,你可等着何姐姐来扶梯子啊!”

院门合拢,雪地上只剩两串脚印。刘峰插门闩的手有点僵,回到里屋时,炉台上还温着半碗何小萍没喝完的饺子汤。他端起碗,蒸汽扑在脸上湿漉漉的。

夜深了,李晓梅的小屋里,两个姑娘并排躺在暖烘烘的炕上。月光透过糊着窗纸的格子窗,洒在她们脸上。李晓梅翻了个身,面朝着何小萍,眼睛在黑暗里亮晶晶的。

“何姐姐,”她压低声音,带着点儿俏皮,

“你……是不是喜欢我们峰哥呀?”

何小萍望着纸窗上摇曳的树影、沉默了片刻。空气里只有棉被摩擦的窸率声和远处隐约的狗吠。

“刘峰他……”她开口,声音很轻,像在自言自语,“是个很好的人。在文工团的时候,他对谁都好,帮女兵修鞋带,给炊事班挑水,排练时永远最早到最晚走。”

李晓梅支起胳膊:“这个我听你说了!可我觉得他对你不一样。你看他还在小院里给你留房间,记得你不吃香菜,你一来他话都多了…”

何小萍嘴角弯了弯,月光照见她眼底浅浅的涟漪:“是啊,后来……他对我很特别。我刚来团里,全团没人跟我排练舞蹈,只有他跟我一起。就连我上大学离开文工团这个泥沼…也是因为有他的帮忙。”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很快又平静下来:“没有刘峰,可能就没有现在的何小萍。他像棵大树,在我最风雨飘摇的时候,给了我一个能靠一靠的地方。”

李晓梅听得入神,忽然问:“那你怎么不…”

“可我总觉得,”何小萍打断她,眉头微微蹙起,“他心里藏着很多我们看不懂的东西。有时候笑着,眼睛却是沉的。好像………好像己经活过一辈子似的,看得太透,也太累。”

两人一时无言。窗外传来雪压断枯枝的脆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