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一 > 第56章 旧音(第1页)

第56章 旧音(第1页)

北京的春天来得快,几场雨过后,胡同里的槐树就迫不及待地抽满了新绿。阳光透过繁密的枝叶,在“山峰电子”门口的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下午的生意稍显清闲,李晓梅在柜台后跟着收音机里的《乡恋》轻轻哼唱,刘峰则在里间和周师傅一起调试一台送来维修的卡式录音机。就在这时,门口的风铃清脆地响了一声。

李晓梅抬头,看见一个陌生的女同志站在门口。她约莫三十出头,穿着合身的浅灰色列宁装,脖子上系着一条素雅的丝巾,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整个人透着一股书卷气,却又不像常见的机关干部。她手里没拿东西,只是微微侧着头,打量着店铺的陈设,目光最后落在柜台里陈列的磁带上,眼神里带着一种审视和好奇。

“同志,您需要点什么?”李晓梅放下抹布,热情地招呼。

女同志闻声转过头,微微一笑,笑容很浅,却让镜片后的眼睛显得柔和了许多:“请问,刘峰同志是在这里吗?”

她的声音不高,带着点儿南方口音的柔软,却又字正腔圆。

李晓梅愣了一下,来找峰哥的?还是个这么有气质的女同志?她下意识地朝里间喊了一声:“峰哥,有人找!”

刘峰正专注地拧着螺丝,听到喊声,应了一句:“谁啊?”边用棉纱擦着手上的油污,边走了出来。

当他看到门口站着的女同志时,擦手的动作瞬间僵住了,脸上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愕然。

门口的女同志也看见了他。她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睁大,似乎也吃了一惊,但随即,那惊讶就化作了一种复杂难言的神情,有追忆,有感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深埋己久的心疼。

“刘峰……”她先开了口,声音比刚才更轻了些,“真的是你。”

刘峰终于回过神,放下棉纱,快步走上前,脸上是纯粹的、久别重逢的惊喜:“萧穗子?你怎么……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萧穗子推了推眼镜,嘴角弯起一个真实的弧度:“说来话长。我现在在《人民文学》杂志社帮忙,这次来北京组稿,听……听以前文工团的人说起,你在北京做生意,做得还不错,就想着顺路来看看。”她的话语简洁,却解释了缘由,也避开了可能提及的某些名字(比如何小萍)。

“快请进,快请进!”刘峰连忙将萧穗子让进店里,对一脸好奇的李晓梅介绍,“晓梅,这位是萧穗子同志,我以前文工团的战友。”他又对萧穗子说,“这是李晓梅,店里的帮手。”

萧穗子朝李晓梅礼貌地点点头,目光在店里扫过——维修台上散落的零件、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磁带、墙上那张醒目的“示范户”奖状,最后落在刘峰那双虽然清洗过,但指甲缝里仍残留着些许油污的手上。她的眼神微微动了一下,仿佛透过这双熟悉的手,看到了许多年前的某个夜晚。

刘峰请萧穗子在柜台旁的椅子上坐下,给她倒了杯水。两人一时都有些沉默,多年的时光横亘其间,需要一点时间来重新对接信号。

还是萧穗子先打破了沉默,她指了指墙上的奖状:“个体经营示范户……看来你做得很好。”她的语气里没有客套,而是带着一种真诚的赞许,还有一种……仿佛看到某种预言应验了的了然。

刘峰笑了笑,笑容里有着经历风雨后的沉稳:“混口饭吃,比在文工团的时候自在点儿。”他避开了可能触及往事的细节,把话题引向当下,“你在《人民文学》?那可是大刊物,真厉害。”

“只是帮忙看看稿子,打打杂。”萧穗子谦逊地说,习惯性地从随身带着的军绿色帆布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和钢笔,但又似乎觉得不妥,没有打开,只是轻轻握在手里,“这次来,主要是想采写一些反映改革开放后个体经营者面貌的稿子。没想到,第一个遇到的‘典型’,就是你。”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刘峰身上,这一次,带着记者般的审视,却又比记者的目光更深,像一台精密的记录仪,试图读取他这些年的所有编码。她看到的是一个气度沉稳、言语得体的商人,与记忆中那个在后勤处默默修理物品、双手总是带着冻疮或油污的“活雷锋”形象,既重叠,又疏离。

那个修小号的夜晚,那个他拯救了她音乐梦想却浑然不觉的夜晚,此刻像潮水般涌上萧穗子的心头。她看着眼前这个在商海中游刃有余的男人,心里那个问题无声地浮起:那个纯粹的、只知道付出的刘峰,还在吗?还是说,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这个需要精打细算的领域里,继续着他“修理”的本能——修理电器,修理生意,甚至,修理生活?

刘峰似乎察觉到了她目光中的深意,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目光平静地迎向她:“做生意跟吹小号不一样,一个音符错了,可能整盘生意就砸了。得时时刻刻校准音准。”

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萧穗子心湖,激起层层涟漪。她仿佛听到了一声无声的惊雷。校准音准……他是在说生意,还是在说他自己?这些年的风霜雨雪,是否早己将他内心那支曾经只为他人奏响的小号,调校成了另一种音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