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年代完整版 > 第26章 贵客登门(第1页)

第26章 贵客登门(第1页)

清晨,刘峰推开“宝山办事处”的玻璃门,一阵清脆的风铃声响起。室内窗明几净,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清洁剂味道。靠墙的玻璃展柜被擦得一尘不染,里面陈列的“夏普”计算器和电子表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一个扎着马尾辫、穿着蓝色卡其布工作服的姑娘正踮着脚,用鸡毛掸子仔细清扫着展柜顶角的灰尘。

听见门响,她赶紧转过身,脸上带着几分局促:“刘、刘经理,您来了。”她手里还攥着掸子,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看这儿有点浮灰。就顺手打扫一下。”

刘峰认出了她。这姑娘叫李晓梅,是陈宝山一个远房亲戚的女儿,老家在河北农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陈宝山看她机灵勤快,就让她来北京帮忙照看展厅,管吃住,每月开三十块钱工资。她来了才半个多月,平时话不多,但手脚麻利,眼里有活。

“没事,打扫得挺干净。”刘峰点点头,目光扫过整洁的展厅,“陈经理回广州这段时间,展厅这边你多费心。”

“应该的,刘经理。”李晓梅松了口气,赶紧把掸子放回墙角,“陈经理走前都交代我了,每天早上九点开门,下午六点关门,账本和货单都放在抽屉里,每卖出一件都要登记清楚。”她说话条理清晰,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认真。

刘峰走到展柜前,看了看里面陈列的样品。种类还是以前那些,略显单一。他想起上次去南方进货时,看到市面上己经开始流行更小巧的电子词典和带游戏功能的计算器,还有一些造型新奇的电子表。

“晓梅,”他转身对李晓梅说,“这几天要是有人来问除了计算器和电子表之外的其他电子产品,你都记下来,告诉我他们想要什么。”

李晓梅连忙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个小本子:“我记下了,刘经理。前天有个大学生模样的来问,有没有能存电话号码的小电子本。昨天还有个阿姨问,有没有带闹钟的电子表,声音要大点的。”

刘峰接过本子看了看,上面用工整的字迹记录着几条需求信息。他心里有了盘算。陈宝山擅长跑南方的货源,等他从广州回来,得好好商量一下,引进一些新品类。计算器和电子表虽然稳定,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也薄了。要想把生意做大,不能总守着老几样。

“宝山办事处”这个名字,当初起得随意,主要是为了方便陈宝山在广州那边联系业务时好称呼。现在业务逐渐正规化、还挂靠着立新电子,再叫“办事处”确实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也不太符合实际了。等宝山哥回来,得跟他商量商量,换个更正式、更响亮的公司名字。

“晓梅、”刘峰把本子还给她,“以后登记的时候,除了顾客要什么,也大概问问他们是自己用还是送人,大概能接受什么价位的。这些信息都有用。”

刘峰又在展厅里转了一圈,检查了一下库存和账本,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便准备去立新电子那边找张立新聊聊引进新品的事。

临走前,他看了一眼正在认真擦拭玻璃展柜的李晓梅。这个从农村来的姑娘,虽然还有些青涩,但肯学肯干,是个好苗子。或许,等生意再稳定些,可以让她多接触一些业务上的事,而不仅仅是看店打扫。

刘峰刚从“宝山办事处”出来,正琢磨着去找张立新谈引进新电子产品的事,迎面就撞见了住在胡同口的赵大妈。赵大妈胳膊上挎着个菜篮子,看见刘峰,眼睛立刻笑成了两条缝。

“哎哟!小刘!正好碰上你了!”赵大妈一把拉住刘峰的胳膊,声音洪亮,“上回跟你说那姑娘,铁路局工作的那个,你考虑得咋样了?人家姑娘可等着回信儿呢!模样周正,性子也稳当,跟你这能干劲儿正般配!”

刘峰头皮一阵发麻,赶紧赔着笑往后撤了一步:“赵大妈,谢谢您惦记!可我这儿……最近真是忙得脚不沾地!宝山哥回广州了,摊子就我一个人顶着,还得跑新货源,实在没心思想这个。等过阵子闲下来,一定登门谢您!”

“哎呀,你们年轻人就知道忙忙忙!”赵大妈不乐意地咂咂嘴,“事业要紧,终身大事更要紧啊!那姑娘啊。”

“赵大妈!真对不住!”刘峰赶紧打断,抬手指了指前面,做出匆忙的样子“我约了立新电子的张经理谈事儿,眼看要迟到了!下回聊,下回聊!”说完,也顾不上赵大妈还在身后喊着什么,跑出了胡同。

首到跑出老远,他才松了口气,无奈地摇摇头。

这赵大妈的热心肠,真是让他有点消受不起。

他骑上自行车,朝着自己那间己经半歇业的“北京经济技术咨询公司”蹬去。那儿还有些旧文件和印章需要处理。快到地方时,他却远远看见自己那间锁着门的小办公室外,站着一个人。

是个年轻姑娘,大约二十出头的样子,穿着一件干净的浅灰色列宁装,梳着两条整齐的麻花辫,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帆布书包。她正微微踮着脚,透过门玻璃朝黑漆漆的屋里张望,似乎在确认什么。

刘峰心下疑惑,捏了捏车闸,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停下车子。“同志,你找谁?”他出声问道。

那姑娘闻声转过身来。她皮肤白皙,鼻梁上架着一副细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很大,带着几分学生气的清亮和探寻。看到刘峰,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微泛红。

“请问……您是刘峰同志吗?”她开口问道,声音清脆,带着点不确定。

“我是刘峰。”刘峰点点头,打量着她,“你是?”

“太好了!总算找到您了!”姑娘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从书包里小心地掏出一个信封,“我叫林晓,是《经济参考报》的实习记者。我们报社最近在做一篇关于城市个体经济发展现状的专题报道,想采访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业者。是通过区工商局的同志推荐,才找到您这里的。他们说您的‘北京经济技术咨询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经营很有想法。”

她把手里的信封递过来,刘峰接过一看,是报社开具的正式介绍信,盖着红章。

刘峰看着介绍信,又看看眼前这个一脸认真的年轻记者,心里有些意外。他那间小咨询公司其实没干出什么大名堂,更多的是为自己倒腾电子产品打个掩护,没想到居然会引起报社的注意。

“林记者,”他晃了晃手里的钥匙,示意锁着的门,“实在不好意思,我这间咨询公司己经准备停止运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