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年代 最新章节 > 第59章 南下(第1页)

第59章 南下(第1页)

陈宝山倒下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水面,在小店内外激起巨大波澜。店铺按照刘峰的意思暂时关门歇业,但消息却关不住。街坊邻居间窃窃私语,有同情,有担忧,也有不明所以的猜测。李晓梅和周师傅忧心忡忡,既担心陈宝山的伤势,也害怕下一个会轮到谁。

刘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慌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他每天固定时间去医院探望陈宝山。陈宝山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伤势严重,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刘峰每次去,都尽量简短地告诉他店里没事,让他安心养伤,所有医药费由店里承担。陈宝山虚弱地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愧疚和后怕,仿佛觉得自己拖累了大家。

第二,他稳定内部。他召集李晓梅和周师傅,明确告诉他们,店不会倒,天塌不下来。他重新安排了工作,周师傅主要负责维修业务,李晓梅负责看店和接听电话,他自己则扛起了对外联络、进货和应对各种事务的担子。他的沉稳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两人不安的情绪。

第三,他积极与张志刚保持联系。张志刚那边压力也很大,上级对这次恶劣的伤人事件高度重视,成立了专案组。根据那个公用电话亭的位置和周边摸排,初步锁定了几名有前科的社会闲散人员,但主使者藏得很深,线索有限。张志刚私下告诉刘峰,对方手法老练,现场几乎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痕迹,调查遇到了瓶颈。

生意受到了严重影响。“山峰电子”关门歇业,原本谈好的几笔磁带订单被迫取消,一些老主顾也心存疑虑。更麻烦的是,南方“珠江之声”那边听到了风声,负责对接的销售科长打来电话,语气谨慎地询问情况,暗示如果经营环境不稳定,可能会重新考虑合作。

刘峰在电话里极力保持镇定,解释说只是意外事件,公安正在全力侦破,店铺很快会恢复正常运营。但他心里清楚,如果迟迟不能破案,恢复声誉,这条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供货渠道很可能就此断掉。

压力从西面八方涌来。刘峰白天奔波于医院、派出所和店铺之间,晚上则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店堂,思考着破局之法。他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对手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搞垮“山峰电子”,或者至少让他元气大伤。

一天晚上,刘峰翻看着账本,目光停留在与立新电子沈淑玉的联系方式上。他想起张立新之前透露的正在运作的“更重要的事”,也想起沈淑玉之前的提醒。他犹豫再三,还是拨通了沈淑玉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接通,传来沈淑玉干练的声音:“您好,立新电子。”

“沈秘书,我是刘峰。”

“刘经理?”沈淑玉的声音略显意外,但很快恢复平静,“您好,有什么事吗?”

刘峰简单说明了目前遇到的困境(省略了部分细节),重点是商业渠道可能因此中断的担忧。他没有首接求助,而是委婉地询问,立新电子是否了解一些本地的……商业环境信息,或者有没有什么建议。

沈淑玉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公事公办地回答:“刘经理,您遇到的情况我很同情。但我们公司主要专注于技术合作和渠道建设,对于地方上的……具体纠纷,不便介入,也不掌握相关信息。”她停顿了一下,语气稍稍缓和,“不过,我个人建议,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相信公安机关,依法依规处理。清者自清。”

挂断电话,刘峰靠在椅子上,长长吐出一口气。沈淑玉的态度很明确,立新电子不会首接卷入这种是非。这也印证了他的判断,对手的能量可能不小,连张立新这样有背景的人都选择明哲保身。

就在刘峰感到有些孤立无援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暂时歇业的店铺门口——萧穗子。她是听到风声后特意找过来的。

“我听说了你合伙人的事,”萧穗子看着刘峰憔悴的脸,眼中带着担忧,“你没事吧?”

刘峰请她进店坐下,摇了摇头:“我没事。就是宝山哥他……”

“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吗?”萧穗子轻声问,“虽然我没什么势力,但或许可以帮你把这件事……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下来。”

刘峰感激地看了她一眼,但苦笑着摇摇头:“谢谢你的好意。但现在还不是时候。这件事水有点深,把你卷进来不合适。”

萧穗子理解地点点头。她没有再多问,只是留下了一句:“如果需要找一个倾听者,或者只是安静地坐一会儿,我可以随时过来。”

萧穗子的到来,虽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却让刘峰感受到了一丝暖意和支撑。他意识到,自己并非完全孤军奋战。

几天后,张志刚那边终于传来了一个不算好消息的好消息:通过技术手段和大量走访,基本确定了当晚动手的几个小混混的身份,都是些有案底的边缘人物。但这些人作案后仿佛人间蒸发,暂时还没抓到。更重要的是,审讯结果显示,他们只是拿钱办事,并不清楚幕后主使是谁,接头人也很谨慎。

线索似乎又断了。但张志刚告诉刘峰,这说明对方也感受到了压力,开始清理手脚。他让刘峰再耐心等等,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

刘峰放下电话,看着窗外。对手比他想象的更狡猾、更残忍。明的暗的警告都用了,现在首接下黑手。他知道,单纯依靠警方被动等待恐怕不够了。他必须想办法主动出击,至少,要稳住摇摇欲坠的生意。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成形。他想起陈宝山之前提过,南方除了“珠江之声”,还有一些规模小但质量不错的音像社。也许,他应该亲自去一趟南方,一方面稳住现有供应商,另一方面,寻找新的机会,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这个节骨眼上离开北京,风险极大。店里需要人坐镇,陈宝山需要人照应,更重要的是,对手会不会趁他不在,再次下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