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绝代 > 第9章 刘峰同志我想去北京(第1页)

第9章 刘峰同志我想去北京(第1页)

南方的春日,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洒下温暖明亮的光斑。何小萍坐在靠窗的位置,刚刚结束一段紧张的复习。她摊开信纸,笔尖蘸了蘸墨水,脸上带着一种轻快而羞涩的笑意,开始给远方的刘峰写信。

刘峰同志:

展信佳。

南方的春似乎比北方来得早些,窗外的桂花才刚刚开始飘香,甜甜的,很好闻。我们刚刚结束了期中考核,专业课老师夸我比刚来时进步很大,特别是对人物情感的理解更深了。我还参加了一个校内的独舞比赛,选了你可能听过的那支《沂蒙颂》选段,拿了个第二名!虽然只是校内的比赛,台下掌声响起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有点激动。

她的笔迹比以前流畅了许多,字里行间透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和分享的渴望。她细细描述着排练的趣事,某个同学跳错了动作的窘态,老师点评时的金句,甚至食堂新出的一种有点奇怪的甜点,琐碎的生活细节,在她笔下变得生动起来。

说了这么多我的事,你呢,刘峰同志?北京应该还冷呢吧?你的工作还顺利吗?公司的事情多不多?一定要注意按时吃饭,不要总是凑合。烧炉子取暖,千万要记得开窗通风,注意安全。

她的关心自然而真挚,如同涓涓细流。写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脸颊微微泛红,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才继续写道:

看着同学们假期计划着去哪里玩,我心里也冒出一个念头。刘峰同志,等我再攒一攒钱,下一学年或者下下学年,我想……她的笔迹在这里稍微用力了一些,我想去北京看看。去看看天安门,看看故宫,也看看…你工作的地方。不知道会不会打扰到你?

这句话写完,她仿佛用尽了勇气,连忙又补充道:

当然,我知道路费不便宜,我会继续努力攒够的!只是先把这个想法告诉你。信的结尾,她照例祝他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何小萍

几天后,这封信带着南方的桂花香(或许只是错觉)和少女雀跃的心事,抵达了北京那间小小的办公室。

刘峰是在一个傍晚看到这封信的。他刚送走一位客户,屋里还残留着烟味。他撕开信封,就着窗外渐暗的天光,细细读起来。

刘峰是在一个傍晚看到这封信的。他刚送走一位客户,屋里还残留着烟味。他撕开信封,就着窗外渐暗的天光,细细读起来。

看着信里那些活泼的、甚至带着点娇憨语气的话语,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能想象出她写下这些文字时,眉眼弯弯、带着小骄傲又有点害羞的模样。那个曾经在文工团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女孩、终于像一朵饱吸阳光雨露的花,舒展花瓣,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他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然而,当读到“想去北京看看”和“也看看你工作的地方”时,他脸上的笑容微微凝滞了。

五味杂陈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

首先是欣喜。她想来,想来看看他生活的城市,看看他奋斗的地方。这是一种无声的、巨大的信任和亲近。

随即而来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他的“公司”依旧简陋,他的生活依旧忙碌甚至有些狼狈。他该如何接待她?带她看什么?她看到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刘峰?不再是文工团那个穿着军装、虽然边缘但至少“稳定”的刘峰,而是一个在市场中挣扎、前途未卜的个体户。

还有一丝深藏的、连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怅然。她正在象牙塔里汲取知识,绽放艺术生命,未来一片光明。而自己,却在社会的另一条轨道上奔波,满身尘嚣。他们之间的差距,似乎并没有因为距离的缩短而变小,反而在某些层面更加凸显。

他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烟雾模糊了信纸上娟秀的字迹。

“等我攒够了钱……”这句话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了他一下。他知道她节俭,知道她攒钱不易。他几乎立刻就想回信告诉她:“别攒了,路费我来出。”但他知道,她不会要。她的独立和自尊,是他一路看着、并小心翼翼保护过来的。

最终,所有的情绪都化为一声轻轻的叹息,和一种更为深沉的责任感。

他为她的成长和快乐而开心,这就足够了。至于其他……他掐灭烟蒂,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他铺开信纸,开始回信。他没有首接回应“来北京”的提议,那样会给她压力。他只是像往常一样、报喜不报忧。

小萍同志:

信己收悉,甚为欣喜。闻你学业精进,比赛获奖,由衷为你高兴。舞台广阔,未来可期,望你再接再厉。

北京近日虽寒,然晴空亦别有一番景象。我一切安好,公司事务渐入正轨,无需挂念。自知饮食,安全亦谨记于心。

你安心学习,勿以他事为念。京城西季皆有其美,待得来日,你学业有成之时,再来看这古都风物,想必更添意趣。

随信附上些许,添置衣物,勿推辞。

祝:学业进步,身心愉悦。

刘峰

他将信和钱仔细封好。窗外,北京华灯初上,车流如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