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绝代 > 第48章 沈淑玉(第1页)

第48章 沈淑玉(第1页)

刘峰这几天心里琢磨着随身听的事儿,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但光靠自己和李晓梅,铺开的步子还是太小。他想到了张立新,立新电子技术服务中心渠道广,路子多,如果能拉他一起干,肯定能更快打开局面。

他找了个时间,特意去了趟立新电子的办公室。张立新正好在,但看起来行色匆匆,办公室里还摊着不少图纸和文件。

“立新哥,有点事想跟你商量。”刘峰开门见山,把随身听的生意前景和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

张立新耐心听完,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露出一个略带歉意的笑容:“小峰,你这个想法很好,这东西我也听说过,确实是个新鲜玩意儿,前景应该不错。”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认真起来:“不过,哥哥我这边,眼下正盯着一件更重要的事,牵扯的精力比较大。如果这事儿能成,可能·····…比随身听这块的利润要大得多。”他指了指桌上的图纸,“具体是什么,暂时还不方便细说,涉及公司下一步的规划。”

刘峰立刻表示理解:“立新哥你忙你的,我明白,生意上的事有轻重缓急。”

张立新点点头,对刘峰不好奇的表现很满意。他站起身,朝外面喊了一声:“淑玉,你进来一下。”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得体、看起来二十多岁、显得很干练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记事本和一支钢笔。“张经理,您找我?”

“淑玉,这是我跟你说过的,‘山峰电子’的刘峰。”张立新介绍道,然后又对刘峰说。“小峰,这是我的秘书,沈淑玉。以后如果你这边想借助我们公司的渠道,往其他区域推广你的随身听或者其他产品,具体的事情可以首接跟淑玉对接,她业务很熟。”

沈淑玉落落大方地朝刘峰伸出手,微笑道:“刘先生,您好,久仰了。张经理常提起您,说您年轻有为。”

刘峰和她握了握手,也客气地回应:“沈秘书,你好。别听立新哥捧我,我就是个小打小闹。挂个名,主要还是宝山哥在外面跑得多,我也就是在店里出出主意。”

沈淑玉微微一笑,没有接话,但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她原本以为张立新口中称赞的“刘峰”年纪会更大些,没想到看起来和自己差不多,言谈举止却透着一股超出年龄的沉稳和见识。

张立新看了看手表:“小峰,淑玉,你们俩具体聊聊合作的事宜,我还有个急事,得先走一步。”说完,他便拿起公文包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刘峰和沈淑玉。沈淑玉请刘峰坐下,给他倒了杯水,然后翻开记事本,用钢笔专业地开始询问关于随身听货源、预计成本、目标客户群等细节。

刘峰有条不紊地介绍着,从陈宝山了解的南方厂子情况,到对北京市场需求的判断,再到初步的销售和维修结合的想法。他思路清晰,对成本和风险的考量也很实际。

沈淑玉一边用钢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一边偶尔抬头看他一眼,心中的欣赏又添了几分。她接触过不少年轻的个体户,大多要么过于激进,要么有些怯场,像刘峰这样既有想法又踏实谨慎的并不多见。

两人商讨了一阵,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由刘峰这边负责货源和本地销售试点,立新电子利用其渠道向北方其他城市推广,具体的推广费用和利润分成方式会写在合同里。

“刘经理,您的想法很清晰,我觉得合作可行性很高。”沈淑玉合上记事本,微笑着说,“我会尽快准备一份合作协议草案,派人给您送过去。如果您对条款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其他想法,随时可以首接跟我联系。”刘峰也站起身:“好的,没问题。麻烦沈秘书了。”

样品很快由陈宝山从南方带了回来。东西确实小巧,因为用了些替代材料,比正牌索尼的随身听要轻上不少。刘峰插上耳机试了试音质,谈不上多好,高音有点嘶,低音也闷闷的,但清晰度还行,对于没听过原版的人来说,绝对算得上新奇玩意儿。

“能用,”刘峰摘下耳机,对眼巴巴看着他的陈宝山和李晓梅说、“跟索尼的比不了,但这个价钱,不能要求太多。”

陈宝山点点头:“那边厂子的人也说了,这东西用料省,用个一年半载,磁头磨损、皮带老化这些小毛病肯定少不了。图个新鲜、便宜,耐用性就别指望太高了。”

刘峰沉吟片刻,想到了关键点:“宝山哥,这东西容易坏,反而是个机会。咱们不能只卖不修。我看,得让周师傅多带两个徒弟,专门琢磨一下这类小电器的维修。以后这东西要是真流行起来,维修是笔大生意。”

陈宝山一拍大腿:“对头!我这就去物色两个手脚麻利、有点电工基础的小伙子!老周手艺好,带徒弟没问题。”

陈宝山风风火火地走了。刘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清楚,随身听这门生意,陈宝山是主力。自己更多的精力,还得放在眼前更紧迫的问题上——这个院子。

租下这个临街的院子快一年了,虽然人来人往,但除了自己的维修部,另外两间房一首空着。问题就出在“单一”上——整条街就他一家搞电器维修,业态太单调,吸引不了连带消费,也形成不了商业气候。光靠自家生意,撑不起整个院子的开销,也达不到他当初想把这里盘活起来的初衷。得想办法招商,得引入互补的业态,把人流真正转化成消费。

正琢磨着,李晓梅凑过来,小声说:“峰哥,我昨儿个听来修电视的王婶说,她娘家侄子。在隔壁街摆摊卖服装,好像想找个固定门脸儿、就是嫌好地段的租金贵·……”

刘峰心里一动。摆摊的个体户想进门脸,这是潜在客户。他想了想,对李晓梅说:“晓梅、你这几天留留心,多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像王婶侄子这样,想从摊贩升级成坐商的。跟他们说,咱们这院子临街,位置不错,院子也宽敞,能放货。租金……好商量。”

接着,他又去找了街道办的赵大妈,递了包烟,说了想招商、丰富业态的想法,请她帮忙留意有没有合适的租客。赵大妈收了烟,满口答应。

就在刘峰为招商的事绞尽脑汁时,李晓梅神神秘秘地凑过来说:“峰哥,我前两天好像看见那个纪委的陆同志了,在街口跟人说话,表情挺严肃的。”

刘峰“嗯”了一声,没多问。陆志伟那边的事,像远处的一丝闷雷,听得见响动,但雨点还没落下来。眼下,他得先顾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把院子盘活,把业态丰富起来,把生意做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