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的人走后,“宝山办事处”里安静得有些压抑。李晓梅埋头整理票据,动作比平时更仔细,不时抬头看看门口,眼神里带着不安。周师傅坐在工作台前,手里的烙铁半天没动,只是盯着电路板出神。
刘峰站在柜台边,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玻璃台面。工商检查虽然暂时应付过去了,但吴胖子这一手,确实打在了他的七寸上。个体经营,手续上难免有不够规范的地方,平时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可一旦被盯上,小事也能放大成大事。
“峰哥,”李晓梅小声开口,带着担忧,“他们···还会再来吗?”
“难说。”刘峰摇摇头,“既然开了头,就不会轻易罢休。咱们得把篱笆扎紧。”他走到账桌前,拿起电话,想了想,又放下。首接打电话给张志刚询问情况,不太合适,容易给人落下口实。
“难说。”刘峰摇摇头,“既然开了头,就不会轻易罢休。咱们得把篱笆扎紧。”他走到账桌前,拿起电话,想了想,又放下。首接打电话给张志刚询问情况,不太合适,容易给人落下口实。
他转身对周师傅说:“周师傅,这两天您多费心,把咱们维修用的所有配件、耗材的来源票据都理一理,确保每一样都有来路,有记录。”
“放心。”周师傅点点头,“我这儿的账,清楚
得很。”
刘峰又对李晓梅说:“晓梅,你把所有进货单和销售票据再核对一遍,日期、品名、数量、金额,一笔都不能错。特别是从广州来的货,对应的汇款凭证、铁路托运单,全部整理好,单独放。”
“哎!我这就弄!”李晓梅赶紧应道。
安排完店里的事,刘峰推门出去,骑上自行车,没有首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西西派出所附近。他没进去,就在对面街角的小卖部门口买了包烟,靠在墙边慢慢抽着,眼睛望着派出所的大门。
抽完两根烟,他看到张志刚推着自行车从派出所院里出来,看样子是下班了。刘峰掐灭烟头,推着车迎了上去。
“张所长,下班了?”他装作偶遇,打了个招呼。
张志刚看到他,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小刘?你怎么在这儿?”他推车走近,压低声音,“下午工商局去你那儿了?”
刘峰点点头,苦笑一下:“刚走。查得挺细,提了些问题。”
张志刚眉头皱起:“我听到点风声,说是有人递了材料…你最近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刘峰。
刘峰没首接回答,只是说:“经营上,我们尽量规范。但个体户嘛,难免有疏漏的地方。”
“嗯。”张志刚推着车,和刘峰并肩慢慢往前走,“工商那边,我有个老同学在稽查科,回头我侧面打听一下,看看是什么情况。不过小刘,你自己也得格外小心,账目、票据,一点马虎不得。现在上面抓得紧,有人盯着,就容易出问题。”
“我明白,谢谢张所长提醒。”刘峰感激地点
点头,“我们一定整改到位。”
“另外,”张志刚停下脚步,看着刘峰,“吴胖子那人,心眼小,手段脏。你避开了他的价格战,他肯定不甘心。明的来不了,就会来阴的。你得多留几个心眼,特别是货源和资金往来,不能出岔子。”
“我记下了。”刘峰心里有数了。果然是吴胖子在背后搞鬼。
和张志刚分开后,刘峰没有首接回店里,而是去了附近的邮电所,给广州的陈宝山发了一封加急电报,内容很简短:“近期风声紧,所有进货手续务必齐全规范,票据明细清晰,暂缓新品类引入。刘。”
发完电报,他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吴胖子这一招,虽然阴险,但也让他更加清醒。生意要做大,光靠胆识和机会还不够,必须把基础打牢,规范经营,才能经得起风浪。
回到店里,李晓梅还在埋头整理票据,周师傅己经又开始修理一台收音机,店里恢复了往常的平静,却多了一份谨慎的氛围。
“晓梅,周师傅,”刘峰开口,声音平静却坚定,“从明天起,咱们所有的进出账,哪怕一分钱,都要有票据。所有商品,明码标价,标签信息写全。维修记录,客户信息,也都要登记清楚。”
零星亮起的灯火。
“咱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把咱们自己的事做扎实了,别人就找不到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