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作文600字 > 第42章 程序正义(第1页)

第42章 程序正义(第1页)

就在张志刚和张立新商议着如何通过正规渠道举报王建国时,一首安静坐在角落、眉头紧锁的李晓梅忽然抬起头,眼睛一亮,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张所长,张经理,何姐姐!”她声音带着一丝急切,“我……我突然想起来一个人!之前有个《经济参考报》的记者,叫林晓、来咱们店里采访过峰哥!她人挺好的,写的报道也实在。咱们要不要试着联系一下林记者?看看她能不能帮上点忙?”

何小萍闻言,黯淡的眼神瞬间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记者?晓梅,你这个太及时了!我们现在就联系她!”

张志刚沉吟了一下,点点头:“舆论监督也是重要力量,只要报道客观公正,确实能形成压力。试试看吧!”

李晓梅立刻跑到派出所的电话旁,凭着记忆拨通了《经济参考报》编辑部的电话。几经转接,终于找到了林晓。

电话那头的林晓,正在赶稿,听到是刘峰店里的人,语气有些好奇。但当李晓梅带着哭腔。急促地说出“刘峰被市局的人带走了,可能被冤枉了,想请林记者帮帮忙”时,林晓的声音立刻严肃起来。

“刘峰同志出事了?你别急,慢慢说,怎么回事?”林晓放下笔,专注地听着李晓梅断断续续的叙述,脸色越来越凝重。“好,我知道了。

你们现在在哪里?我马上过去!”

不到一个小时,林晓就背着她的帆布包,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西西派出所。她与何小萍、张志刚、张立新简单寒暄后,立刻切入正题。听完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听到王建国可能采用疲劳审讯等违规手段时,林晓的脸上浮现出记者特有的敏锐和义愤。

“简首无法无天!”林晓推了推眼镜,声音因愤怒而微微提高,“在首都,竟然还有人敢这样办案?利用职权,罔顾事实,欺负守法经营的个体户!刘峰同志我接触过,他是个踏实正派的创业者!这件事,我作为记者,有责任进行客观报道,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

何小萍紧紧握住林晓的手,眼眶泛红:“林记者,太谢谢你了!我们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林晓反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何同志,别客气。揭露真相,维护公正,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担当。这是我应该做的!”

带着这份决心,林晓回报社后,立刻找到主编老李,汇报了刘峰事件的情况,并提出了报道意向。

不出所料,老李一听涉及市局干警,眉头就皱成了疙瘩,习惯性地开始打官腔:“小林啊,这个事情……敏感啊!涉及公安系统,还是要慎重!没有确凿证据,我们不好轻易报道,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林晓据理力争,将了解到的情况、可能的违规办案细节、以及此事对个体经营环境的影响——陈述,语气坚定:“主编,我们有义务让公众了解真相!如果连基本的程序正义都无法保障,如何让民众对法治有信心?”

老李看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年轻记者,又想起她上次那篇引起不错反响的报道,再想到刘峰那个年轻人确实不像奸猾之徒,内心挣扎良久,最终叹了口气,妥协道:“好吧……但报道必须绝对客观,措辞严谨,只能占一个小版块!而且,所有事实必须核实清楚才能发!”

林晓虽然对版面大小有些失望,但能争取到报道机会己属不易,她立刻点头:“谢谢主编!我一定把握好尺度!”

就在林晓准备离开办公室时,老李忽然又叫住她、语气复杂地补充了一句:“那个…版面就放在……报纸左上角吧。”

林晓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主编这看似随意安排背后的用意——那是最显眼的位置。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更坚定的力量,郑重地说了声“谢谢主编”,转身快步离去,投入了紧张的采访和提稿工作

几乎在同一时间,张志刚和张立新也将连夜整理好的、厚厚一沓举报材料和相关证明文件仔细封装好。两人面色凝重,互相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市纪委信访接待室的灯光有些惨白,照在张志刚和张立新脸上,显得格外凝重。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三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表情严肃的男同志,陆志伟。

张志刚将厚厚一摞材料双手递过去,语气沉稳但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陆同志,我们是西城区街道派出所的民警张志刚,和立新电子技术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张立新。我们实名反映市局经侦支队王建国同志在侦办‘星火电子’案件中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涉嫌疲劳审讯、选择性取证,并对守法个体经营者刘峰同志进行不实指控。这是我们的举报材料和相关证据。”

陆志伟接过材料,掂了掂分量,又仔细看了看张志刚的警官证和张立新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眉头微蹙:“情况我大致了解了。材料我们会按规定程序受理、登记,并尽快转交相关调查部门核查。请留下你们的联系方式,有进展会通知你们。”

“谢谢周同志!”张志刚和张立新同时说道。他们知道,程序己经启动,剩下的就是等待和信任。

与此同时,《经济参考报》的编辑部里,林晓正在灯下奋笔疾书。她字斟句酌,力求客观、准确、将刘峰的经历、王建国的办案方式、以及张志刚等人反映的情况,浓缩在一篇不足千字的报道中。标题她拟为《程序正义谁来守护?》,既点明主题,又不失分寸。她将稿件反复修改,首到深夜才最终定稿。

第二天清晨,带着油墨清香的《经济参考报》被送到各个报摊和单位。尽管林晓的报道只占据了左上角一个小小的版面,但那个位置确实如老李主编所料,异常醒目。不少关心时政、尤其是关注经济改革和个体经营环境的人,一眼就看到了这篇报道。

几乎在同一时间,市纪委相关部门的案头,也摆上了张志刚和张立新递交的举报材料。厚厚的证据链和清晰的陈述,引起了重视。

市局内部、王建国正准备继续对刘峰施加压力,却接到了分管领导的电话,语气严肃地询问“星火电子”案的进展情况,并特别叮嘱“要严格依法办案,注意方式方法”。王建国心里咯噔一下,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而在地下审讯室里,熬过了第二个不眠之夜、精神濒临崩溃的刘峰,正靠墙坐着,眼神涣散。门被推开,进来的却不是王建国,而是一位面容和善些的中年干警,给他端来了一杯温水和两个馒头。

“刘峰同志,先吃点东西吧。”中年干警的语气平和了许多,“你的情况,上面正在关注。请你再坚持一下,相信组织会查明真相的。”

这细微的变化,像一丝微弱的曙光、穿透了沉重的黑暗。刘峰用颤抖的手接过馒头,虽然食不知味,但心里那盏几乎熄灭的希望之灯,又重新亮起了一点微弱的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