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作文600字 > 第50章 磁带(第1页)

第50章 磁带(第1页)

北京城里的年味儿还没散尽,刮了几场大黄风,天气就眼见着一天暖过一天。开春了。

刘峰的“山峰电子维修部”也跟着这天气一起活泛起来。随身听的火爆劲儿还没完全过去,店里整天响着各种流行歌的调调,来修收音机、电视机的老主顾,来买磁带、打听随身听的年轻人,把个小店挤得满满当当。

陈宝山开春就南下了,说是要去摸摸新路子。李晓梅在柜台后头忙得脚不沾地、嘴皮子利索地招呼着顾客,时不时还得跟着录音机哼两句“酒干倘卖无”。周师傅带着俩徒弟在后头维修间,叮叮当当的动静就没断过。

刘峰依旧是最闲的人。进货有陈宝山,卖货有李晓梅,维修有周师傅。他常常就搬个马扎坐在店门口,看着胡同里来来往往的人,手里拿本《无线电》杂志,半天也不翻一页。阳光晒得人身上暖烘烘的,他眯着眼,心思却并没闲着。

这天下午,一个戴着眼镜、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在放磁带的柜台前转悠了半天,手里捏着一盘《许国璋英语》,翻来覆去地看标价牌,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李晓梅刚送走一个买磁带的,见状笑着招呼:“同志,看英语带呢?这版音质可好了!”

小伙子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有点不好意思:“同志,这……这原版带太贵了。你们这儿,能·…··能翻录一盘吗?我就想练练听力。”

正坐在门口的刘峰,耳朵动了动,放下手里的杂志,走了过来。他接过小伙子手里那盘己经有些磨损的原版带,看了看:“是想录学习资料?”

“对对对!”小伙子连忙点头,“学校听力室总是排不上队,想自己有一盘,随时能听。”

刘峰没立刻答应,拿着磁带走到柜台里面的双卡录音机前,插上电源,戴上监听耳机,仔细听了一下原版的音质,又试着按下了录音键。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后,音乐和英语对话清晰地被复制到了空白带上。他摘下耳机,对小伙子说:“音质比原版稍微差一点,但听课、学外语足够清晰。你看行不行?”

小伙子接过试录的带子,凑到店里的录音机前一听,脸上立刻露出惊喜:“行!太行了!这效果比我预想的好多了!多少钱?”

这笔生意不大,却让刘峰心里亮了一下。他意识到,随着录音机、随身听的普及,这种对“内容”的需求,会越来越旺。原版带价格不菲,翻录的成本却低得多。这或许是个新路子。

他跟李晓梅、周师傅一商量,第二天就在店门口贴了张红纸,用毛笔写了几个字:“代客翻录磁带,学习资料、音乐歌曲均可。”

没想到,这小小的服务一推出,竟大受欢迎。不仅是学生来录英语听力,还有年轻人拿着几盘不同的流行歌带,要求“把最好听的歌录到一盘上”,做成“精选集”。李晓梅对流行歌曲门儿清,干脆当起了“音乐编辑”,帮人选歌排顺序,忙得不亦乐乎。小小的维修部。一时间竟有点“音乐工坊”的意思了。

生意越发红火,刘峰心里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树大招风,这个道理他懂。他叮嘱李晓梅和周师傅,账目一定要清清楚楚,来往票据保存好,对顾客更要客气周到,绝不能给人留下话柄。

一天擦黑的时候,张志刚穿着便服溜达过来了。店里没什么人,李晓梅在后面收拾东西,周师傅和徒弟也下班了。张志刚递给刘峰一支“大前门”,自己先点上了,吸了一口,才压低声音问:“最近·…没啥特别的事吧?有没有生人老在附近转悠?”

刘峰心里一紧,面上不动声色:“没有,都挺消停的。志刚哥,你听到啥了?”

张志刚吐出一口烟,摇摇头:“明面上风平浪静。王建国那案子,人死了,账对不上,就是个糊涂账。但陆志伟那边……听说还没完全撒手,只是阻力不小。”他顿了顿,看着刘峰,“你小子现在生意做大了,是好事。但越是顺的时候,越得把屁股底下的凳子坐稳了。心里有数就行。”

刘峰点点头,没再多问。送走张志刚,他站在暮色渐浓的胡同里,看着自家店里透出的温暖灯光,心里却掠过一丝寒意。他知道,有些事,远没有结束。

晚上,他给何小萍写信。信里,他详细写了翻录磁带的生意如何意外地红火,写了李晓梅怎么帮人选歌,写了春天北京风沙大,让她注意关好门窗。他写了很多琐碎的高兴事,最后,笔尖顿了顿,还是添上一句:“这边一切都好,勿念。只是时常想起你在的时候,院子里能多些生气。盼你学业顺利,一切安好。”

他将信纸仔细折好,装进信封。窗外,早春的月亮清清冷冷地挂在天上。生意场上的热闹和暗地里的潜流,都化作了笔下这平淡而真挚的问候,飞向遥远的南方。他的“山峰”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经营和牵挂中,一点点夯实着根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