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魂穿三国曹冲 > 第110章 秤砣落地金穴自崩(第1页)

第110章 秤砣落地金穴自崩(第1页)

那如鬼魅般的风,卷着破碎的账页,终究还是散了。

当天光乍破,第一缕晨曦刺破洛阳上空薄雾时,一种全新的秩序,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昭告全城。

城门、市集、官署墙壁,所有能张贴告示的地方,一夜之间都被崭新的黄麻纸覆盖——《债务宽免令》。

字迹遒劲,墨色未干,纸面泛着微湿的光泽,在晨风中轻轻颤动;油墨的苦香混着麻纸粗粝的气息扑入鼻端,仿佛每一笔都蘸着民心沉甸甸的重量。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敲在盘踞在百姓心头多年的枷锁上,发出无声却震耳欲聋的轰鸣。

消息仿佛长了翅膀,顺着驿道、渡口与早市人声一路南下北上。

有些边远村落尚未见告示,却己有外出务工的子弟连夜归村,怀揣半张焦边的黄麻纸,在祠堂油灯下一字一句读给全村人听。

纸页翻动的声音沙沙作响,老人颤抖的手指抚过“免债”二字,眼中骤然亮起久违的光。

短短三日,十余县爆发类似事件——佃户们手持木棍铁叉,涌入地主庄园,在村正见证下翻箱倒柜,搜出尘封多年的契券,堆于村口焚烧。

火焰噼啪炸裂,热浪灼得人脸发烫,黑烟升腾如龙,映红夜空,如同大地苏醒的呼吸。

当洛阳街头孩童争相传唱“火烧旧约免债台”时,中书监府邸内,价值连城的博山炉被狠狠扫落在地,香灰与碎瓷溅了一地,细尘在斜射进来的冷光中缓缓飘浮,带着檀香残烬的苦涩气味。

荀勖双目赤红,状若癫狂。

他原以为,曹髦的“新币”是饮鸩止渴,只要拖下去,朝廷信用必将彻底崩盘,届时司马氏只需振臂一呼,便可收拾残局。

他万万没有料到,曹髦竟釜底抽薪,用一张《债务宽免令》,将一场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硬生生扭转成了一场收拢民心的道德审判!

他不是在解决经济问题,他是在重塑整个社会的财富观念!

更致命的是,那些过去依附于司马氏,靠着放贷侵吞田产的世家豪族,此刻正面临一个绝境:若是拒绝配合朝廷清算债务,他们立刻就会成为万民唾骂的公敌,甚至可能被愤怒的农户生吞活剥;可若是乖乖配合,那数代人巧取豪夺积累的财富,便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砰!”一方上好的端砚被他举起,狠狠砸在墙上,墨汁西溅,如同一道狰狞的伤疤,黏稠的墨滴顺着墙面缓缓滑落,散发出浓烈的松烟气息。

“此非理财,乃夺魂!”荀勖的嘶吼在空荡的书房中回响,“他夺走的不是钱,是人心对财富的认知!他让天下人相信,一张纸的信誉,比堆积如山的金银更重要!”

与此同时,洛阳的九市之内,另一场风暴也在悄然上演。

那位曾在五铢钱风波中险些倾家荡产、因拒随哄抬米价而遭同行排挤的巨贾钱万贯,终于等来了翻身之机。

他整衣冠,入宫请见,献策道:“愿以吾号为首,联结九市良贾,共立‘平准行’,三日稳物价,若有波动,商家自赔!”

曹髦当即准奏,并特许其在西市最显眼处,立起一座巨大的“平准碑”。

碑身由青石凿成,触手冰凉粗糙,朱砂刻写的米、布、盐、铁西大民生必需品价格清晰醒目,在阳光下泛着血一般的光泽。

百姓们围聚碑前,指尖轻抚那一个个工整的数字,有人低声念诵,有人含泪微笑。

“原来钱真的可以不贬值!”“拿着信符去买米,跟碑上刻的价钱一模一样!”曾经的恐慌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朝廷前所未有的信任——这信任,就写在每一张平稳交易的票据上,回荡在每一声不再颤抖的秤砣落地声里。

而那些囤积居奇、指望靠五铢钱贬值大发横财的钱商,此刻正抱着一仓库再也无法高价套现的废铜欲哭无泪,只能血亏甩卖,以求换回哪怕一点点流通的信符。

铜钱碰撞的叮当声,再也不是富贵的象征,而是败退的丧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