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曹髦 司马昭 > 第86章 白幡藏刃笑里藏刀(第2页)

第86章 白幡藏刃笑里藏刀(第2页)

他的喉头一阵耸动,猛地侧过身,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溅落在明黄色锦被之上,色泽鲜红欲滴,散发着淡淡的鱼腥甜气——那是孙佑通过宫中采买渠道秘密送进来的猪血胶,原为祭祀仿生之用,冷藏凝块,含入口中片刻即化,恰如真血奔流。

“陛下!”一旁的卞皇后惊呼出声,急忙上前搀扶。

曹髦顺势重重倒回榻上,脸颊苍白如纸,指尖冰凉,呼吸微弱得几乎断绝。

但他抓住卞皇后手腕的那只手,掌心滚烫,力道坚定得近乎执拗。

他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嘶声道:“时机,到了。”

当夜,一道密令通过内侍韩晞,交给了在宫外等候的老陶。

消息如同一滴墨落入清水,迅速在洛阳城的街头巷尾晕染开来:“天子听闻大将军噩耗,悲恸攻心,呕血不止,誓要不顾病体,亲赴寿春祭奠功臣。”

一时间,民间舆论哗然。

那些心怀汉室的士子文人听闻此事,无不扼腕感叹,称颂天子“仁德宽厚,不忘旧勋”。

而在另一边,光禄勋孙佑则在一场士族大族的宴席上,借着酒意,当众涕泪横流:“想我先帝文皇帝待司马氏何等倚重,托孤之情,言犹在耳!如今主上病骨支离,仍念及功臣,欲亲往吊唁。反观那安西将军司马昭,手握重兵,兄长新丧,竟安坐洛阳,不发一卒奔丧,其心可诛啊!”

一番话,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精准地刺向了司马昭的软肋。

流言蜚语汇聚成汹涌的暗流,最终拍打在司马昭府邸的门前。

他原本的计划是秘不发丧,先稳住洛阳和寿春的局势,再徐图后事。

可曹髦这“亲赴寿春”的阳谋,却将他死死钉在了原地。

若不准,便是阻挠君主悼念功臣,坐实了不忠不孝的罪名;若准许,天子离京,洛阳空虚,谁能保证那些潜藏在暗处的鬼魅不会趁机作乱?

“好一个以退为进,好一个曹髦!”司马昭在密室中来回踱步,脚步沉重,踩得木地板吱呀作响,每一步都像踏在心头。

最终他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烛火摇曳,灯影狂舞,“他想去?那就让他去!”

他随即召来心腹成济,下令道:“你亲率五千精锐铁骑,名为‘护驾’,实则将皇帝一行牢牢看住。大军不必跟得太近,驻扎于荥阳要道,扼住东西咽喉。没有我的命令,一只苍蝇也别想从洛阳飞出去,也别想从外面飞进来!”

他又写下一封密信,交给另一名亲信冯昭:“你立刻快马加鞭赶赴寿春,凭我信物接管大将军旧部监军之权,务必稳住淮南军心。若有不从者,先斩后奏!”

布置完一切,司马昭脸上浮现出一丝狰狞的冷笑:“他不是想去哭坟吗?我就让他安安稳稳地去哭。正好,趁他不在洛阳,我好在京畿,为他掘好一个真正的坟墓!”

**早在数日前,一封密信便己越过黄河,送往豫州腹地的襄城——那里有一位曾效忠先帝的老校尉,名叫马承**。

此刻,马承风尘仆仆,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与尘土,首入当地豪族吴氏的府邸。

他没有多言,只是将一枚天子亲卫的虎卫印信与一道密诏副本放在了吴氏家主面前。

密诏的内容很简单:“凡起兵勤王,匡扶社稷者,事成之后,子孙世袭亭侯,永享富贵。”

世袭亭侯!

吴氏家主看着那西个字,呼吸瞬间变得粗重,胸口剧烈起伏,手指颤抖着抚过印信边缘的龙纹,仿佛触摸到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他当即拍案而起,召集族中精锐私兵千人,对外宣称是响应朝廷号召,组织“护粮义勇”,押送一批粮食北上赈灾。

数日后,这支千人队伍便出现在了通往洛阳的官道上。

他们人人身着白衣,臂缠黑纱,打着素白的孝幡,幡面随风猎猎作响,墨书“沉痛哀悼大将军”赫然醒目。

行至荥阳地界时,队伍中更是有人领头,高声唱起了一首古老的《无衣》残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