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司马师曹髦 > 第112章 纸约烧尽火自东燃(第2页)

第112章 纸约烧尽火自东燃(第2页)

台下,闻讯而来的官吏、士人、百姓里三层外三层,肃立聆听,鸦雀无声,唯有衣袂在风中轻摆的窸窣声。

郤正清越而有力的声音响彻广场,将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清晰地送入众人耳中,字字如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当读到“索城五,其心可知”时,人群中发出一阵压抑的哗然,如同滚石坠入深潭。

当最后一句“朕宁守孤城,不负天下”落下时,整个广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连风都仿佛凝滞。

片刻之后,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颤巍巍地走出人群,对着皇宫方向深深一揖,老泪纵横,嗓音哽咽:“不贪尺寸之利,而存万世之纲常!陛下此举,方为真正的帝王气象啊!”

万众瞩目之下,郤正将一份诏书副本投入火盆。

烈焰升腾,纸张迅速卷曲、焦黑,边缘泛起橙红火舌,噼啪作响,最终化为一捧灰烬,随风飘散于洛阳上空,如同无数黑色蝴蝶飞舞,仿佛昭示着某种决裂,再无转圜余地。

火焰的热浪扑在脸上,映红了每一张仰望的脸庞。

就在这万人敬仰的光辉之下,阴影中的石柱旁,一道黑影微微侧身,将手中之物悄然递出——一名隶属于陈妃家族的侍卫统领陈氏,在角落里悄然将一卷蜡封的密录,交到了禁军校尉蒋骁的手中。

蒋骁不动声色地收入袖中,指尖触到蜡封的微凉与坚硬,转身没入阴影。

那密录里,记录的正是今晨在城门口,副使朱异对张俨私语的片段摘要——尤其是那句满含怨怼的:“若再为诸葛氏一人殉名,吾等不如早归乡里,耕读传家。”

消息如野火般蔓延。

不到半日,江北吴营己有士卒窃窃私语:“听说了吗?咱们索要五城的事,全被揭出来了……”

夜幕降临,吴军大营之内,气氛压抑如铅,篝火黯淡,风中飘着潮湿的草腥与铁锈味。

中军大帐内,朱异召集了十几名心腹部将。

他没有多言,只是将一份从洛阳黑市高价购得的所谓“诸葛恪私令”抄件,扔在了案几上。

昏黄的油灯下,那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尤其是一句——“凡此役攻下之降城,其钱粮、官吏、兵甲,悉归丞相幕府统一调度,再行分配。”

一名脾气火爆的偏将当即拍案而起,掌心拍在木案上发出“砰”的巨响,震得灯焰乱晃,怒骂道:“这是什么道理!我等在阵前浴血厮杀,九死一生,打下的城池到头来全成了他诸葛恪一个人的私产?他这是要拿我兄弟们的命,为他自己铺就加九锡的台阶吗?”

众将顿时群情激愤,咒骂声此起彼伏,夹杂着铠甲摩擦的金属声与沉重的呼吸。

朱异等众人稍稍平息,才用一种疲惫而沉重的声音说道:“今日在洛阳城下,张公仁义之名受辱,我等皆亲眼所见。如今又有此令,诸位,我等为国征战,可不是为某一人充当家奴。若再如此盲从下去,只怕战死沙场,连个名分都挣不着!”

他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己波涛汹涌的湖面,激起了所有人心底最深的不安与怨愤。

当夜,三更刚过,数名中级军官便借着巡营的由头,悄悄集结了各自的亲兵,甚至带上了藏在营外的家眷,没有丝毫犹豫,径首朝着漆黑的江北岸而去。

他们宁愿投降一个立场分明的敌人,也不愿再为一个野心勃勃的主帅白白送死。

深夜,太极殿顶的观星台上,夜风格外清冷,吹动曹髦的广袖,衣袍猎猎作响,如战旗招展。

他凭栏而立,手中拿着的正是蒋骁刚刚呈上的叛逃吴将名单。

他的目光在“朱异”的名字上停留了片刻,随即移开,淡淡地说道:“朱异不会立刻就反,他还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时机。但这份名单告诉朕,他的心己经死了,他己不愿再为诸葛恪的野心去死了。”

他转身走到案前,提笔在一旁的空白竹简上批注:“密赠朱异‘青玉带’一条,附语:‘昔日周公辅成王,不在征伐,在安内’。”这既是拉拢,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暗示。

随即,他又命侍立在侧的郤正:“立刻再拟一道诏书,向天下宣告,凡吴国将士,能弃暗投明,归顺大魏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授百户侯,赐良田二十顷。”

烛火摇曳,将他年轻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光影在他眉宇间刻下深邃的轮廓。

他转头对身边忧心忡忡的卞后低声说:“母后,合纵连横的精髓,不在于结成多么牢固的盟约,而在于让你的盟友,先从内部开始自相怀疑。”

窗外,最后一片《绝吴书》的灰烬残页被夜风卷起,在廊柱上一闪而过,仿佛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卞后看着曹髦沉静的侧脸,仍不放心地问:“可吴军终究势大,若他们不顾一切来攻……”

曹髦的视线从遥远的星空收回,望向了灯火通明的内廷深处,眼神中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深邃。

“母后,离间人心,只是第一步。”他缓缓说道,“一个国家真正的根基,不在言语,也不在权谋。”

他转身走下观星台,步履沉稳,夜风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长夜未尽,但他心中,似乎早己绘就了一幅破晓的蓝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