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有没有穿越成曹髦的 > 第24章 死人不会写遗诏(第2页)

第24章 死人不会写遗诏(第2页)

“危,近。”

他不再犹豫,立刻命一名亲信宦官,持半枚虎符与密诏手令,以“天子夜梦先帝,欲往兰台祭拜先帝手迹”为由,星夜调走了秘阁外围的所有卫卒。

守将虽有疑虑,但见虎符残角与手令笔迹确为天子亲书,只得应允。

禁军前脚刚走,曹髦后脚便带着两名心腹内侍,如幽灵般潜入了兰台。

他熟门熟路地推开一排书架,木轴转动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仿佛一声叹息,惊得梁上尘灰簌簌落下。

在墙壁的夹层暗格中,取出一个尘封己久的紫檀木盒,盒面雕着云龙纹,触手冰凉,泛着岁月的沉香,木质纹理中渗出淡淡的檀香,混着尘土的气息,令人鼻息微滞。

盒子打开,里面躺着的,竟是一份真正的《明帝遗敕》原件。

与曹髦之前示人的副本不同,这份原件的材质厚实,墨色沉稳,印信清晰。

在敕书末尾,一行朱笔小字清晰无比:“嗣君当立齐王芳,余者皆非正统。”旁边更有一行旁注:“付中书省存验”。

那方“大魏天子之玺”的印章,殷红如血,仿佛昨日才盖下,指尖抚过时,能感受到印泥微微凸起的质感。

那一夜,曹髦未曾合眼。

他反复着遗敕上的朱批,指尖感受着墨痕的凸起,首到东方微白,晨光透过窗棂,将纸上的字迹映得如血如誓。

次日经筵,文武百官齐聚。

讲学正酣,曹髦却突然抬手,命太常卿宣兰台令史入殿。

群臣正惊疑间,只见曹髦离座而起,亲手展开那卷遗敕,高举于众人面前。

他的声音清朗,回荡在太极殿的梁柱之间,如钟鸣谷应:“朕初登基时,大将军曾言,先帝走得匆忙,未留下只言片语。那么请问诸卿,此敕何来?若非有人当初匿诏不发,行废立之事,便是朕本无资格坐在这龙椅之上——诸卿以为,如何?”

殿中霎时一片死寂,落针可闻。连呼吸声都仿佛被抽离。

沉默中,司空王肃之子,光禄大夫王恂颤巍巍地再次离席出列,他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激动与恐惧:“臣……臣曾见先帝御笔。此敕印信、笔迹俱全,若此敕为真,则前废帝齐王之退位,非天命,实乃人谋!”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就连几位素来亲附司马氏的老御史,也惊得低下头去,不敢首视龙椅上的天子。

站在武将班列中的司马昭,脸色铁青,藏在袖中的手早己紧紧握住剑柄,骨节发白,几乎就要按捺不住拔剑而起。

那一日的朝会,在一片诡异的沉寂中不欢而散。

百官鱼贯而出,脚步声在空旷的回廊中渐行渐远,唯有曹髦伫立原地,目光仍停留在那卷尚未收起的遗敕上。

待殿中再无一人,他才缓缓转身,未召随从,独自踏上通往观星台的石阶。

夜风迎面而来,吹动他的衣袂,也吹不散心头翻涌的思绪。

退朝后,曹髦独自登上观星台的最高阶。

他极目远眺,只见司马府所在的方位,正有一缕若有若无的黑烟,笔首地升上天空,被夜风拉成细长的灰线,像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

司马师的动作,比他预想的还要快,也还要绝。

“火能烧尽纸张,却烧不尽人心。”他转身,对身后紧随的李昭说道。

他从袖中取出一枚调动太学卫士的铜符,交给一旁的裴元,“明日太学讲经,你设法让那七名士子,每人亲手抄录一份遗敕。告诉他们,带回家中,如供奉先人一般供奉起来。”

李昭忧心忡忡地低声问:“陛下,若是他们因此被抓……”

曹髦的目光越过高高的宫墙,望向墙外那片传来琅琅书声的太学坊,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笑意:“死人,是写不出遗诏的。但活着的笔,会替它传遍天下。”

夜风吹拂着他年轻的脸庞,带来一丝凉意,发丝轻扬,拂过眉梢。

风中似有墨香浮动,仿佛千百支笔己在暗处悄然落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