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天机老人专家专栏 > 第四十九章 天枢星象与冬夜的约定(第1页)

第四十九章 天枢星象与冬夜的约定(第1页)

冬雪初落时,公园的梧桐枝桠上积了层薄薄的白霜。林墨的摊位前支起了小小的暖炉,张阿姨送来的炭火在炉子里明明灭灭,映得周围几张冻红的脸颊格外温暖。

“小林大师,你说这冬天怎么来得这么早?”卖烤红薯的刘叔把一个热气腾腾的红薯塞给她,“往年这时候,我还能在公园多摆半个月摊呢。”

林墨剥开红薯皮,甜香瞬间弥漫开来。她分给蹲在旁边的秦越一半,笑道:“今年天枢星偏南,寒气来得早,过几天可能还有大雪。”

秦越捧着红薯,指尖划过随身携带的星图:“说到天枢星,我查了师门的星象录,说天枢星的灵光每百年会在冬至夜汇聚一次,落在地轴指向的‘启明峰’上。今年的冬至,正好是灵光最盛的时候。”

“启明峰?”林墨抬头,“是不是秦岭那座终年积雪的山峰?”

“就是那里。”秦越点头,星图上用朱砂标着启明峰的位置,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冬至夜,北辰下,灵光现,需以玉髓引之。”

“那我们得提前准备。”林墨掰着手指算日子,“离冬至还有二十天,得先去启明峰踩点,看看怎么引灵光。”

周明轩不知从哪里钻出来,手里捧着个厚厚的笔记本:“我查了启明峰的资料,那里海拔三千多米,山顶有座唐代的观星台,据说就是古人观测天枢星的地方。我还联系了当地的登山队,他们说可以给我们当向导。”

三人正说着,沈辞裹着一身寒气走来,手里拿着个保温桶:“刚从局里过来,给你们带了点热汤。对了,东海市的渔民最近反映,晚上总能看到海面上有青光闪过,像是……”

“像是灰灰的龙息。”林墨接过保温桶,心里一暖,“它大概是知道我们要去找灵光,在给我们鼓劲呢。”

接下来的日子,林墨一边在公园摆摊,一边和秦越、周明轩研究引灵光的方法。秦越从古籍里找到一张“聚灵阵”的图纸,说需要将地脉玉髓放在阵眼,再用青云宗的灵力牵引,才能将天枢星的灵光收入玉髓中。

“但聚灵阵需要三个人同时注入灵力,”秦越指着图纸上的三个阵脚,“我、你,还有……”

“还有我啊!”周明轩立刻举手,“我虽然灵力弱,但可以帮忙稳住阵脚。”

林墨笑着点头:“那我们从明天开始练习,争取在冬至前把阵法练熟。”

公园的熟客们看出了他们的忙碌,都很识趣地没多打扰。张阿姨每天送来新鲜的炭火,王大爷则把自己年轻时登山用的冰镐找了出来,擦得锃亮送给林墨:“这玩意儿结实,关键时刻能救命。”

出发前一天,林墨收摊收得格外早。她踩着薄雪往海边走,寒风卷着碎雪打在脸上,有点疼。海面上果然有淡淡的青光在闪烁,像撒在水里的星星。

她拿出龙鳞,放在掌心。鳞片立刻亮起,与海面上的青光呼应。林墨轻声说:“灰灰,我们要去启明峰了,等拿到灵光,就去看你。”

海面上的青光闪烁得更欢了,像是在应答。

冬至前三天,林墨、秦越和周明轩跟着登山队来到启明峰下。这里比想象中更冷,呼出的气瞬间凝成白雾,脚下的冰面滑得让人站不稳。

“观星台在那边的山脊上。”向导指着远处一座孤零零的石台,“从这里上去还要走两个小时,路不好走,你们可得小心。”

林墨把地脉玉髓小心地裹在绒布里,贴身放好。秦越背着装着阵旗和朱砂的背包,周明轩则拿着GPS定位仪,三人互相搀扶着,跟着向导往山顶爬。

越往上,风越大,吹得人站不住脚。快到观星台时,向导停下脚步:“前面的路太险,我就送你们到这儿。记住,天黑前一定要下山,山顶的风雪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来了。”

三人谢过向导,继续往上爬。观星台果然是用青石砌成的,虽然破旧,但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宏伟。台中央有个圆形的凹槽,正好能放下地脉玉髓。

“就是这里了。”秦越拿出阵旗,分别插在观星台的三个角上,“我们先把聚灵阵布好,等冬至夜再启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