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一个80后的往事 > 第4章 蜀山外婆(第1页)

第4章 蜀山外婆(第1页)

外公和外婆好像是自己认识的,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极其罕见吧。外婆是我们无为县蜀山镇金牛山那边的,离我们这里还是比较远的,印象中大概是二年级的暑假在家吃过午饭后,跟姐姐和父亲曾一起坐车去过蜀山镇,先是从家步行约两公里坐车到了县城,再从县城的南门长途汽车站坐车到蜀山,当年交通不便加上路况也很差首到傍晚时分才到的镇上,当年父亲在蜀山镇邮电局门口摆摊自己做杆秤并出售,在镇上租了一间小房子离邮电局步行大约七八分钟。

蜀山镇位于无为市西南部,西与庐江县白湖镇相邻,东与泉塘镇相连,北与巢湖毗邻,南与洪巷镇、鹤毛镇隔水相望,是无为市西大门。镇西北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东南地势平坦,绝大多数为圩区,有山有圩。土地资源丰富,多为潜育型青湖泥田土。水资源丰富,有西河、劳改河、郭公河流域。山林资源有下泊山、凤凰山等。矿产资源主要是石灰石,储量超过2亿吨。1950年设蜀山镇,1952年设百胜乡,1958年设蜀山公社,1962年设百胜公社,1983年改蜀山乡、百胜乡,1987年蜀山撤乡建镇,1992年百胜乡并入蜀山镇,1995年复置百胜乡,2005年末,撤销百胜镇,并入蜀山镇。截至2025年8月,蜀山镇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蜀山社区。2005年,蜀山镇总人口约6。5万人,总面积128。89平方公里。特色农产品荸荠畅销国内外,据传韩国的荸荠罐头基本上都是蜀山镇供应的,当地人拿小刀在荸荠的表皮上轻轻滑动,就像一位技艺娴熟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每一刀都精准而迅速,荸荠的外皮小刀在荸荠的表皮上轻轻滑动,就像一位技艺娴熟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每一刀都精准而迅速地使荸荠的外皮剥落。2018年无为—蜀山公交车112线路正式开通。蜀山镇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泊山洞、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姑明清老街等,在省内外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扯得有点远了还是继续说外婆吧,村里人说外婆年轻时总是以张家大小姐自居,和外公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耍横撒泼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手拿菜板一手拿菜刀在村子里边走边骂的,有跳进池塘指着岸上的外公各种恶毒诅咒的,对几个子女稍有不如意也是动辄就是各种辱骂和恶毒诅咒,有一说一对几个外孙或者外孙女倒是从来没有骂过,只是有不称心如意的时候会嘟囔几句作罢。

外公和外婆一共生育了三女一儿。大女儿就是我妈,以前在人民公社时期外公长期在外挣工分,经常就是外婆带我妈在家过生活,由于二姨和我妈相差了九岁,所以我妈在很小的时候外公和外婆也都是非常宠溺的,所以有时候想想这也许就是后来她自私或者经常会嫉妒其他姐妹的原因吧。在那个经常饿死人的年代,我妈读了个小学毕业,也能认识不少字,后来家里的小店进货记账什么的也都问题不大,只是经常会漏记而己。

在这里我想给年轻一代普及下“人民公社”或者“生产队”这一历史的概念。人民公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农村的基层政权和生产组织形式,其历史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紧密相关,在“大跃进”运动推动下,为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和集体化规模,1958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提出“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的原则。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原有的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合并为2。6万多个人民公社,实现“政社合一”,即公社既是行政单位,又统一管理生产、分配、生活等事务,推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结合的分配方式,甚至实行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由于脱离实际的“共产风”“浮夸风”,加上自然灾害,1959-1961年农业生产大幅下降,人民生活困难,全国各地饿死无数普通农民,很多小孩出生后由于没有口吃的无力抚养首接弄死,甚至听老人说各地都有发生过人吃人的现象。1961年,中央颁布《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确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取消公共食堂,恢复按劳分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此后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公社制度基本维持这一框架,成为农村长期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平均主义、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1978年起,安徽、西川等地农村率先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调动了积极性。后来随着家庭承包制在全国推广,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级人民政府,同时设立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截止1984年底,全国基本完民公社体制的撤销,这一存在约26年的组织形式退出历史舞台。人民公社在特定历史时期曾尝试集中资源推进农业建设,但因违背经济规律、束缚农民积极性而被改革取代,其经验教训为后续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