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时,手机上网用得都还是2G网络。
第一代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网络传输速率仅为2。4kbits,只能进行语音通话,无法实现数据业务。其设备体积庞大,如“大哥大”,且通话质量差、信号不稳定,容易被窃听。
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全球第一个移动蜂窝电话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并于1983年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1985年,英国开发出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中国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于1987年11月18日在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开通并正式商用,采用的是英国TACS制式。
主要包括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的NMT、联邦德国的etz、法国的Radio2000和意大利的RTMI等。其中,AMPS制式在全球应用最为广泛,TACS制式也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
1G技术开启了移动通信的大门,让人们摆脱了固定电话的束缚,能够在移动状态下进行语音通信,为后续2G、3G、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G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核心是实现了语音通话的数字化和低速数据传输,是移动通信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关键过渡。
1991年,欧洲推出全球首个2G标准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并在芬兰开通首个商用网络,标志着2G时代开启。1995年前后,GSM网络在全球快速普及。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2G时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先后运营GSM网络,随后CDMA(另一种2G标准)也进入中国市场,2G网络成为当时中国主流的移动通信方式,首至2009年3G牌照发放后才逐步退居次要地位。
主流标准有两种,分别是欧洲主导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美国主导的CDMA(码分多址)。其中GSM应用最广泛,支持全球漫游;CDMA则以通话质量清晰、抗干扰能力强为特点。
2G网络的主要特点有:
1。信号数字化:相比1G(第一代模拟通信),2G采用数字信号传输语音,通话质量更清晰、抗干扰能力更强,且能有效减少串线、杂音等问题。
2。低速数据传输:支持短信(SMS)、彩信(MMS,后期升级支持)及低速上网,最高数据传输速率约为100-384kbps,仅能满足简单的文字浏览、收发文字信息等需求,无法流畅加载图片或视频。
3。核心功能:以语音通话和短信为核心,是当时个人通信的主要工具,奠定了移动通讯普及的基础。
2G网络推动了移动通信的大众化,让手机从“奢侈品”变为普通消费品,短信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和信息传递方式(如节日祝福、日常沟通),同时为后续3G、4G网络的发展积累了用户基础和网络建设经验。
手机2002年的时候,还没有QQ、微信这种社交软件,交友基本上都只有下面这西种方式。
短信交友:当时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己开通短信服务,全国短信发送量大幅增长。用户可以通过短信与朋友、家人或新认识的人进行交流,一些人还会通过短信参与交友活动或聊天群组。
移动梦网交友:移动梦网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上面有一些交友相关的服务和内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访问移动梦网,在相关的交友板块中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网站交友:2002年时,一些交友网站开始推出版页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的浏览器访问这些网站,进行交友活动。不过当时移动互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网站的用户体验相对较差。
163同城聊天室:其客户端软件采用先进的局域网视频聊天技术,有同城交友、以歌会友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与同城的人聊天互动。
工作闲暇之余,我也经常浏览这些交友网站。忘了当年我是通过哪个交友网站找到的她,互相要了联系方式和联系地址后,我记得我还给对方写了一封信,当时她是南京体育学院灵谷寺校区的大二学生。
南京体育学院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全省唯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
1956年,南京体育学院的前身南京体育学校成立于中央体育场旧址,其设学渊源可追溯到1933年张之江在此创立的中央国体专校。1958年,南京体育学校与原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成立南京体育专科学校,同年更名为南京体育学院。1998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
灵谷寺校区位于国家5A级钟山名胜风景区、1931年落成的中央体育场旧址,历史底蕴深厚,自然风景优美。
仙林校区位于南京仙林大学城,毗邻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享有优越的人文环境和体育训练资源。
筹建中的五棵松校区与灵谷寺校区隔街相望,建成后将成为融高层次体育教育和科技创新、高端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高水平体卫融合服务为一体的全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