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能来,其他事情厂里都能帮忙处理,让他不用担心,放心在厂里工作。”
“福利待遇什么的,厂里也会按要求给他,你问问他还有什么问题,厂里都能帮忙解决。”
“他有房子住吗?没有厂里给他安排,对了他有对象没有?没有厂里也能给他安排。”
杨厂长竭尽所能给金建贤处理问题。
李开朗看著一点嫉妒心都没有,反倒是很高兴见金建贤如初受重视。
“哦,对了,小李你也老大不小了,乾脆一起把对象问题解决了。”
“这就不劳厂长担心了,我自己有想法。”李开朗连连摆手。
他也忘了,自己毕业后,也终於要被催婚了。
之前读书还能用专心读书来当藉口,现在都毕业了,就没藉口了。
想必很快就有媒婆上门介绍对象了。
“这样啊。”杨厂长稍稍有些遗憾,“你现在,不,一会就去找他,把我的话跟他说一声,让他不用担心。”
“一个小小的第三配件厂,我们第三轧钢厂想要的人,他还能不给!”
“成!我这去跟他说。”李开朗饭也不吃了立马去第三配件厂。
和金建贤说好了事,李开朗便回厂里。
“趁著建贤还没来,我得先在技术科里做好。”
朋友要来一起工作,就应该好好给他善后,处理一些人际关係什么的,省的他一来,自己帮不上忙,岂不是白来了。
下午,李开朗接著看资料。
但心境已然不同。
金建贤的投奔承诺和杨厂长的鼎力支持,像一针强心剂,驱散了初来乍到的些许忐忑。
为了自己,也为了金建贤,李开朗都感觉有了奔头。
看著手头的资料,渐渐地沉入下去,不时地记录一些內容。
“嗤”一声轻微的、带著明显不以为然的嗤笑传来。
李开朗抬眼看去,是那位有过一次衝突的刘工。
刘工见李开朗看过来,立马佯装若无其事走过去,一看就知道对当初的事耿耿於怀。
李开朗也不明白,一个小小的事至於这么记仇吗?
李开朗面色平静,只当没看见。
他一个初出茅庐、空降而来的“双科第一”,尤其还带著“副科长”转技术员的特殊背景,本身就容易成为焦点,质疑在所难免。
见李开朗没理会他,刘工有点掛不住脸,但自詡有工程师身份,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上跟著斤斤计较。
整个下午,李开朗像个隱形人。
技术科有人匆匆去车间,也有人激烈地爭论图纸细节。
张工、李工、陈工几位年长的技术员,除了偶尔给年轻的助理技术员分派些任务,几乎都扎根在自己的图纸当中。
只要当上工程师,都会有一个独属於自己的办公室。
这几位老技术员按理来说,是跟技术们同在一个屋里。
但考虑到他们技术纯熟、老资歷,最重要的科里还有不少办公室,就让他们搬去办公室。
当初轧钢厂走了不少工程师,以至於到现在还有几间办公室都空著,成了图纸储藏室。
“没人看到也好。”李开朗见自己没被安排工作,小小的庆幸一二。
他充分利用这份“被忽视”,除了啃资料,他开始不动声色地观察。
观察每个人的工作习惯,观察大家討论问题的方式,倾听那些只言片语中透露出的技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