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读书成圣 > 第27章 道心之问(第1页)

第27章 道心之问(第1页)

洛长老的召见,如同在深不见底的寒潭中投入一颗石子,涟漪荡开,久久不息。那番看似平淡却暗藏机锋的话语,尤其是默许他前往峰顶孤亭的暗示,让楚夜在沉重的压力下,看到了一线微弱却真实的光亮。

接下来的日子,他依旧每日完成份内的杂役,包括那令人屈辱的茅厕清扫。赵铁的嘲讽和侯子清诡异的沉默依旧如常,但这些外界的纷扰,己难以再动摇他分毫。

他的心神,早己飞向了那座云海孤亭。

这日,天色未明,楚夜便悄然起身,拿起一把比寻常扫帚更为干净整洁的竹扫帚,沿着记忆中那小道童引领的路径,一步步向清岚峰顶走去。

越往上,空气越发清冷,灵气却愈发精纯磅礴,带着一种洗涤人心的空灵之意。抵达那悬崖孤亭时,东方天际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云海在脚下翻涌,仿佛置身仙境。

亭子依旧简陋空旷,石桌石凳冰凉彻骨。楚夜没有急于动作,而是先立于亭外,深吸了一口那凛冽纯净的空气,只觉神魂都为之微微一振,连日来的疲惫与污浊感似乎都被涤荡一空。

果然是一处宝地!

他收敛心神,开始认真地清扫亭子及周围的落叶与尘埃。动作不疾不徐,心神却完全沉浸其中,与这方天地的宁静融为一体。

清扫完毕,他并未立刻离去。依照洛长老隐晦的允许,他在亭子边缘、远离那凭栏石凳的位置,寻了一处干净的石台,盘膝坐下。

他没有尝试吸收此地浓郁得吓人的灵气——那对他固化的经脉而言只是徒劳。他做的,只是闭上眼,摒弃所有杂念,纯粹地诵读《南华经》。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朗朗清音,不高不低,融入呼啸的山风与翻滚的云海之中。每一个字吐出,都仿佛与周遭的天地道韵产生着细微的共鸣。

在这里,他无需担心被人窥破秘密,心神可以完全放开,沉浸于经义的浩瀚海洋。

他诵读“逍遥游”,心念便仿佛化作了那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俯瞰山河万里,心胸为之开阔。

他诵读“齐物论”,便觉万物差别尽消,是非成败转头空,唯有大道永恒,心神愈发宁静淡泊。

他诵读“养生主”,则体会庖丁解牛般的顺应自然,技进乎道,对自身心神力道的掌控,似乎又精妙了一分。

渐渐地,他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玄妙状态。不再是他在读经,而是经义自然流淌,与这峰顶的天地,与他自身的神魂,交融合一。

他那原本因罚没灵石而进展缓慢的神魂,在此地磅礴灵气的无形浸润和经义的双重作用下,竟以肉眼可感的速度变得愈发凝实、茁壮!虽然总量增长依旧缓慢,但那质地的提升,却远超以往!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清冷的鹤唳将他从沉睡中唤醒。

睁开眼,只见一只羽翼鲜亮的仙鹤正落在不远处的崖边,歪着头,用灵动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他,似乎对他这个出现在此地的杂役感到不解。

楚夜心中一片平静祥和,对着仙鹤微微一笑,也不惊扰它,自顾自起身,再次将亭子仔细清扫一遍,这才拿起扫帚,悄然下山。

自此之后,每日清晨前往峰顶孤亭清扫、诵经,成了雷打不动的功课。

每一次上去,他都能感觉到自身心神的变化。更加凝练,更加通透,与天地间的感应也越发清晰。他甚至开始尝试,在不动用言灵之力的情况下,仅凭心神意念,去微微影响身旁的云气流转,虽然效果微乎其微,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锻炼。

洛长老自那日后,从未再出现过。但楚夜总能感觉到,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双清冷的眼睛,在某个他无法察觉的角落,静静地注视着他的一切。这注视并非恶意,更像是一种观察与……考验。

这一日,楚夜诵经完毕,正准备如常下山。转身之际,却赫然发现,不知何时,那石桌之上,竟多了一物。

那是一枚玉简。通体莹白,没有任何纹饰,只是静静地躺在石桌中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