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远电话中那句关于“互联网”的严厉警告,像一道来自未来的闪电,精准地劈中了林凡内心最深处的隐秘和恐惧。他投资BBS站和注册域名,完全是出于穿越者的本能和对历史趋势的把握,投入资金极小,动作极其隐蔽,更多是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和试验,从未想过在当下这个拨号上网都极为罕见的年代,这会成为一个致命的攻击点。
然而,周文远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非法获取信息”、“意图不明”——这几项指控,每一条都精准地戳中了当下环境中最为敏感和危险的神经。这己远远超出了经济犯罪的范畴,被提升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政治高度。一旦被扣上这样的帽子,之前所有的商业纠纷、舆论争议都将变得无足轻重,等待他的可能是无法想象的后果。
林凡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骨首冲头顶,握着电话的手心瞬间布满冷汗。对手的狠毒和精准,让他第一次产生了真正的、面对未知巨兽般的恐惧。他们不仅能量巨大,而且极其善于利用时代的禁忌和权力的利刃。
“我…我明白了,周先生。谢谢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林凡的声音有些干涩,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尽量保持镇定。
挂断电话,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用加密线路(通过吴伟的关系搞到的老旧军线电话,相对安全)联系了负责此事的张志强。
“志强!听着!立刻!马上!停止我们所有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试验项目!对,就是那个BBS站和域名注册!所有投入立刻切断,所有痕迹能抹掉的全部抹掉,不能抹掉的设备立刻物理销毁!处理得干干净净,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不要问为什么,执行!立刻!”林凡的语气前所未有的急促和严厉,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恐慌。
电话那头的张志强虽然不明所以,但从未听过林凡如此失态,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二话不说,马上着手处理。
安排完这最急迫的事情,林凡瘫坐在椅子上,感到一阵虚脱。他知道,自己刚才可能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周文远的这个电话,价值连城!
然而,清除痕迹只能避免授人以柄,却无法消除对手己经发起的攻击。对方既然己经抛出了这个罪名,就绝不会轻易收回。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将这条致命的线索坐实。
果然,仅仅过了半天,林凡就察觉到风向开始变得诡异。
首先是在一些非正式的小范围会议和谈话中,开始出现一些针对“新技术”、“网络信息”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不良影响”的讨论,语气忧心忡忡,虽然未点名,但指向性隐隐约约。
接着,之前对“江辽实业”事件保持关注甚至跟进报道的几家媒体,突然集体失声,后续报道全部消失,仿佛之前的舆论浪潮从未发生过。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压力正在悄然收紧舆论的口袋。
更让林凡心惊的是,他接到通知,原定于几天后举行的、由省里某部门组织的一个关于“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座谈会,他的参会资格被“因故取消”了。取消通知语焉不详,但传递出的排斥和警惕信号却异常清晰。
吴伟通过特殊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更加印证了这种担忧:确实有“相关方面”在非正式地了解擎天投资以及林凡个人是否涉及“超出常规商业范畴”的活动,特别是与“境外信息渠道”和“新型通信技术”有关的动向。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种比之前经侦调查更令人窒息的无形压力,开始笼罩在擎天投资和林凡的头顶。对手显然改变了策略,从正面强攻转为更阴险的“釜底抽薪”,试图从政策环境和政治正确层面,彻底孤立和绞杀林凡。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林凡全力应对这来自更高维度的凶险攻击时,宏观层面的政策风险,也如同精准计算的第二波打击,如期而至。
为了应对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终于出台了力度空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林凡记忆中1993年的著名调控)。信贷规模被严格控制,基建项目大量缓建停建,银行开始催收贷款,整个经济氛围骤然降温。
这股寒意瞬间传导至每一个企业。擎天投资也不例外。
孙怡面色焦急地向林凡汇报:“林总,几家主要合作银行都发来了通知,要求压缩贷款规模,前期答应的一些授信额度也被冻结了!而且,他们开始催促我们提前归还部分短期流动性贷款!”
“我们的几个下游客户,也因为资金紧张,开始拖延付款账期,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大大增加!”
“更麻烦的是,林凡食品扩建项目的设备尾款支付压力很大,供应商那边也催得很紧!”